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日语动词中复合动词占有很大的比例,能否熟练地掌握复合动词,影响到中高级阶段日语能力的提高。笔者以哈尔滨理工大学日语专业的学生为对象,对复合动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归纳总结出有利于学生掌握复合动词的教学方法,以期对今后的日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从构成的角度探讨「のだ」和「ことだ」的置换问题,按照「こと」和「の」的词性,分三种情况对两者的替换问题进行了讨论,得出了可以置换和不可以置换的条件,别且归纳总结了「のだ」和「ことだ」的语气含义。  相似文献   
3.
由于中日指示体系有三项和两项之分,造成指示词互译的不对称现象颇多,给日汉学习者带来了很多麻烦。本文沿着前人的研究方向,分别从认知语言学的"视点"理论和心理语言学的可及性理论出发,对中日指示词的总数不对称性和互译不对称性成因进行考察,得出日语倾向于可及性低的对立型谈话类型,汉语倾向于可及性高的融合型谈话类型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影响日语复合动词二语习得效果的因素很多,既有复合动词的合成方式对习得效果的影响及动词的多义性对动词复合的影响等复合动词本身的问题,也有教材缺乏相应的系统性、词典缺乏详细的解释等二语习得者的学习环境问题。而发挥二语习得理论的指导意义,制定相应的对策,把它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创造良好的习得环境,可以提高日语复合动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发展,中日经济往来日益增多,研究中日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对中日跨国企业的管理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经济交换模型、集团价值模型、印象管理模型来探讨中日组织公民行为产生机制的异同。结果表明:中日组织公民行为分为援助行为和协调行为2维度,中国员工的援助行为高于日本员工,中日员工的协调行为没有明显差异性;中国员工的职务满足度、过程公平、对人公平、情绪的组织承诺、功利的组织承诺、公我意识、主动型印象管理策略均高于日本员工。组织公民行为产生机制中的相同点为中日员工如果感知到组织的尊重,受到组织的公平对待,就会产生对组织的归属感,从而易于援助行为的产生。其余的产生机制都因各自文化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