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祖国电子光学科学的发展,他奋斗了60年,60年辛勤耕耘、60载孜孜以求,换来沧海桑田的变换。他在科学的路途上矢志不渝、执著攀登,成为自己的科学学派的创立者。对于科研和创新,已过耄耋之年的周立伟院士总觉得自己应该再做些什么,他说:"虽然我现在的思维比不上从前年轻的时候,但我还在科学的道路上,蹒跚地前进着。"  相似文献   
2.
王国栋院士是我国钢铁领域的开拓者,在"超级钢"这一群雄逐鹿的科研战场,他引领团队走在国际前列。他用智慧把"钢铁"锻造成通往科学殿堂的阶梯,留给了后来的攀登者。钢铁是他目之所及,心之所想,他是科技界的国之栋梁,他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他是我国稀土材料与化学科学的奠基人与开拓者.他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稀土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他被学生称作“亲密战友”.他是同行心目中真正的大家。在学术界中认为.他与稀土是一体的.他总是与稀土纠缠在一起。 苏锵.这位有意无意总是想把自己隐藏在普通人当中,一生追求科学真理.以为国奉献为真正乐趣.默默无闻、淡泊名利的科学家.他的品德风范山高水长.令人景仰。  相似文献   
4.
电子光学是研究电子在电磁场中运动和电子束在电磁场中聚焦、成像、偏转等规律的学科。已渗入到无线电电子学、电子显微学、质谱学、电子能谱学、表面物理、材料科学、高能物理以及光电子成像等领域中.凡是涉及到产生、控制和利用带电粒子束的问题,都需要运用电子光学的成果。宽束电子光学是研究大物面宽电子束成像与聚焦以及设计变像管和像增强器的科学.是电子光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5.
物理学家的普遍理想是发现自然的规律,这可以称为"格物致知"。此外,理论物理学家还希望自己的理论和预言被自然界认可或日被实验证实,这可以称为"格知致物"。但是对于并不试图在学术生涯之外寻求人生意义的物理学家而言,以上两点还不足以概括他对人生的领悟。物理学家在对无涯之知的求索中安生立命,这可以称为"格知致道"。——廖玮  相似文献   
6.
在9月10日-12日举办的2014深圳国际生物/生命健康产业展览会上,全球最大基因组学研究机构华大基因的董事长汪建表示,华大基因联同其他合作方一起,计划建立大型生命健康数据中心,为研究全球重大疾病的科学家提供组学水平上的基础数据,提供高效率的人工智能分析体系,同时让这套系统在健康医疗方面发挥作用,“相信这套系统的建立会对疾病的预测预防、对未来精准的诊断治疗、为药物的研发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同时,还将联手全球产学研合作伙伴启动全面、高效的肿瘤研究计划:百万组学计划·肿瘤篇——“集智科研,击瘤勇进”计划,自主投入研发费用达亿元,为利用组学大数据解决肿瘤难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每一个或苍老或年轻的面孔背后都隐藏着一段历史,将那些相似或相同的历史连缀起来,就形成了一个时代的人们共同的记忆。出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人们,他们的生命注定将接受时代的洗礼和锻造,他们的人生也被标注上许多共同的符号,乃至成为一代具有典型时代印记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8.
正从1985年伦琴发现了X线,至今放射治疗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放射治疗,是一种利用放射线来杀灭肿瘤细胞的治疗方式,是恶性肿瘤的三大治疗手段之一。50%~70%的恶性肿瘤患者在病程中不同程度需要接受放射治疗。近代肿瘤放射治疗的发展是建立在临床放射肿瘤学、放射物理学及放射生物学基础上的。最近十多年,随着计算机和影像诊断技术的进步和放射治疗设备的更新,放射治疗已经从二维照射技术迈八以三维、四维和功能影像为基础的精确治疗时代。  相似文献   
9.
<正>专家简介:苏锵,1931年7月生于广州,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工系(1948~1952年间,分别就读于中山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化工系)。1952~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从事稀土工作,曾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稀土研究室主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1995年当  相似文献   
10.
正人生总是有一种能量在那里闪烁光芒,我始终相信那是一种气场的存在,它感染着每一个人。爱因斯坦评价居里夫人时所说的一番话:"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远超过通常认为的那样"。这番话说明了一位科学家学术创造的人格特征,用到周立伟院士身上,同样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