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1.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单培勇致力于国民素质学学科建设,从学科定位、研究对象、理论框架以及国民素质学与人学学科及几个学科范畴的关系几个方面为国民素质学形成科学的研究体系提出了确证的理由.单培勇从学科的视野探讨国民素质问题的努力,大力推进了国民素质领域的深化研究,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开展全民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创新素质发展的动力系统中,创新友好的素质发展环境是国民创新素质发展的外生动力,创新素质持续发展理念是国民创新素质发展的内生动力。只有优化国民创新素质发展的外生动力,激活国民创新素质发展的内生动力,才能形成创新素质发展的强大活力,促进国民创新素质在创新实践中快速提升,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根本源动力。  相似文献   
3.
"乐于助人"、"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老人摔倒无人敢扶"已经成为中国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景象,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人们价值观念再思考。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树立正确价值观念时,需要高校教师的良好引导和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这就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正是以此为出发点,探析解决这一课题的诸多方法。  相似文献   
4.
独立院校的健康发展,将为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输送大批有用人才.因此,在独立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尝试研讨式教学方式,能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独立院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会的存在与人的自身存在是同构的,社会的发展与国民素质的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国民素质是历史的产物,一定时期的国民素质发展水平都是同期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中国国民素质历史演进特征进行梳理,对其内在联系性进行揭示与把握,找出其发展规律,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