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0篇
教育   54篇
科学研究   7篇
信息传播   4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面对《中国妇女报》组织的家庭教育问卷调查,中小学生们为终于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心声而感到非常高兴。一位中学生写道:“我倾吐心声的时候到了!”我们对中小学生在调查问卷中所反映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归类,从中不难发现,中小学生提出的问题和他们的烦恼可归为八类,即八大烦恼。  相似文献   
2.
谈谈婴幼儿的媒介接触卜卫特约主持人卜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从1990年开始研究电视、广播、杂志、书籍、电子游戏机、计算机等大众媒介对儿童的影响。已出版专著《走进“地球村”──中国儿童和大众传播》,并发表了约500万字的论文、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3.
媒介教育与网络素养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卜卫 《家庭教育》2002,(11):16-17
网络素养教育来源于媒介教育。这个概念最初由英国学者提出。20世纪30年代初期,倡导媒介教育是为了反对传媒中的流行文化价值观念,训练青少年抗拒大众媒介中提供的“低水平的满足”。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学者对媒介功能认识的提高,人们开始反思对媒介的强烈抵制态度。当时的“流行文化运动”开始强调流行商品的开放性和切身性。因此,在媒介教育的观点上发生了一个根本的转变,即由抗拒观点转变为培养辨别能力的观点。至20世纪70~80  相似文献   
4.
卜卫 《家庭教育》2002,(10):16-17
讨论互联网的影响,不能不提及媒介的影响。因为互联网影响的研究几乎是媒介影响研究的继续,而媒介影响研究的历史比互联网研究要长得多,并涉及了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从20世纪20年代电影开始普及,研  相似文献   
5.
“儿童的媒介需要和媒介选择”这一词语来自施拉姆的“儿童是媒介的使用者(USER)”的思想(见《我国儿童生活中的电视》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1961年)。它说明,在儿童与媒介的关系中,儿童是主动的选择者,而非被动的接受者。儿童使用媒介是因为媒介对儿童有用,可以满足儿童的心理需要或社会需  相似文献   
6.
0年代以来,不少记者已经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并开始接触互联网。对新闻记者来说,究竟互联网有什么用?根据美国记者的使用状况,可以概括如下:一、利用环球网检索、浏览信息资源。环球网(TheWorldWideWeb)是基于超文本的信息服务系统,具有创建、编...  相似文献   
7.
学会学习     
学习不仅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堂学习。对于有互联网使用经验的少年来说,以往“学习”的概念既是狭隘的,也是落后的。只会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堂.学习的学生并没有真正学会学习。学会学习的含义是:1.学会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能够通过探索独立地进行有效的学习;2.不仅学习课堂知识,更主要的是学习信息处理的方法,培养科学素养以及交流、社会适应的能力等。在某种意义上,五联网就是一个社会大课堂。在这个课堂里,儿童和青少年没有统一的课本,没有固定的教师,有的却是充满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机会。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学习…  相似文献   
8.
控制实验——一种常用的传播学研究方法□卜卫传播学实验研究始自二十年代末。1929~1932年佩恩基金会的“电影对青少年的影响”研究可以说是传播学实验研究的雏形。二次世界大战中霍夫兰的《大众传播实验》和战后的耶鲁说服实验,使传播学实验研究达到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我国有关媒介与儿童权利保护的法规政策。全文分为四个部分:1.儿童使用媒介的权利;2.媒介产品和儿童权利的保护;3.新闻报道与儿童权利的保护;4.制定媒介与儿童权利保护法规、建立媒介监督机构、媒介暴力标准和采用媒介内容分类制等问题的讨论。本文试图对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媒介传播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审视,讨论如何建立一个更有效的保护儿童权利的机制,以利于儿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长期以来,国际传播学研究、特别是西方传播学研究成为我们研究的样板。在各个领域,都不难看到使用西方传播学框架或概念来解释中国现实的案例。但是,在国际传播学界,对已有的概念、理论有诸多反省、批评。本文将以第63届国际传播学年会(ICA)和第56届国际传播学与媒介研究年会(IAMCR)为例1,描述并讨论在国际传播学界正在经历的危机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