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中小学教师对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表现出普遍的认同和接受,然而教学实践中却一直存在着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脱节的现象。已有研究对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内涵、性质、关系、不一致的原因,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有效对接的策略等基本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层面进行了探讨。这些研究有利于促进广大教师进一步理解与接受新课程理念并转变教学行为。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还需要从影响理念到行为转变的内外部因素出发,探究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内隐机制。  相似文献   
2.
在翻译过程中,对文章的理解需要语言知识和语言外知识的结合。译者不能满足于翻译语言,而要准确传达意义。意义的产生有赖于译者认知知识的参与。文章意义的等值表现在整体意义上,即译文能在其读者中产生同原文一致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中小学教师对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表现出普遍的认同和接受,然而教学实践中却一直存在着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脱节的现象。已有研究对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内涵、性质、关系、不一致的原因,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有效对接的策略等基本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层面进行了探讨。这些研究有利于促进广大教师进一步理解与接受新课程理念并转变教学行为。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还需要从影响理念到行为转变的内外部因素出发,探究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内隐机制。  相似文献   
4.
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一直是学术界比较关注的问题。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标准和师生互动行为两个方面,尚未发现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机制的研究成果。国内学者对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内涵与关系、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影响因素、转化过程、路径与策略等基本问题的研究,已形成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众多分歧。如何科学地分析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制约因素及其作用机理,从发生学视角透视教学行为的转化生成过程,揭示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内隐机制,理应成为基础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在后现代主义、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等理论的支撑下,使学校、教师、学生在教学中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由传统的知识的接受者这一角色转变成知识的积极建构者、知识探究者等角色,本文主要从建构主义这一理论出发来探讨新课程下的学生角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