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5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利用2006—2010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通过相对多样化指数和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双重集聚的协调度与生态位适宜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双重集聚的协调度和生态位适宜度表现出较大的区域差异,东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生态位适宜度不高,反而中西部一些地区的生态位适宜度较高,说明东部发达地区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忽略了第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因此,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并形成第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形成梯度式发展规划,使各区域的产业集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垂直联系模型(CPVL模型),利用2006—2010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通过空间计量方法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现象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具有协同集聚现象,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够促进制造业集聚,制造业集聚亦能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并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具有空间关联效应。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黄河的断流问题日益严重,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是上游水量的不断减少。玛曲湿地作为黄河上游的重要水源地,它的发展不仅关乎到本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事关黄河水资源的安全,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生态和经济安全。为此,文章在论述了玛曲黄河湿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契机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玛曲湿地在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单位根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的理论,通过对甘肃省1990--2008年时序数据的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建立了二者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揭示了甘肃省城市化与第三产业的动态均衡关系。结果表明:甘肃省城市化与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短期城市化水平的变化引起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同方向的变化,长期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对城市化的正向作用要强于城市化对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反向作用。  相似文献   
5.
6.
《经济写作》是成人夜大学工商管理类专业开设的课程,与其它课相比较,具有实用性强的特点。回顾本人讲授《经济写作》课程的实践,认为上好这门课关键在于掌握成人学生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讲授和训练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才可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以下就这些方面谈一些教学体会。一、成入夜大学学生特点成人高校的显著特点是学制短,专业性强,以培养适用型人材为目的。学生大多是在职学习,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他们迫切要求在理论上得到全面提高,并使所学知识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吉亚辉  李岩  苏晓晨 《软科学》2012,(3):15-19,38
根据2003~2009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赫芬达尔指数及EG指数对其产业集聚进行测度,并分析了两大行业之间的集聚相关性。结果显示:2003~2009年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在产业的集聚度上仍然具有相关性,并且从整体上看,其产业集聚有进一步走向均衡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如何使股份公司制企业的经理充分发挥才能、努力工作且作出的决策完全符合股东的利益,这是一个事关股东利益的重大问题。实践中,股东们采取了许多措施激励经理,但采取的这些措施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激励机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为使兰州新区有效地承接产业转移,本文利用SWOT方法详细系统地分析了兰州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内外部环境,通过构建衡量产业集聚的静态和动态指数模型,从产业集聚的视角下对兰州新区承接产业转移进行了实证分析。文章采用2004—2009年兰州工业数据,对其产业空间集聚程度进行测定,根据计算结果对兰州各个产业的集聚发展阶段进行归类,并在此基础上对兰州新区重点承接产业的选择和承接对策进行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时间序列动态均衡法,对甘肃省1978-2006年间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进行协整分析,建立了二者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两者的变动对各自的影响,揭示了甘肃省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