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1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向加吾 《学会》2011,(5):3-8
基本属性、公共义务与资源约束成为非政府组织公共责任的逻辑起点,承担公共责任是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落实公共责任存在着法律、法规、政府规制、社会监督、自律机制等方面的困境。我们应从完善法律框架、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强化多元监督、注重内部自律等方面来突破困境。  相似文献   
2.
公民社会理论发生并成长于西方社会 ,并长期为西方学术界所重视。本文旨在理清此概念的历史演变及其在时下复兴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 ,对公民社会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政府行为选择之间的相应关系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是公平、民主、正义,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实现政治层面的沟通.政治沟通是政治信息、思想和态度在政治系统的输入、交换、反馈、输出的过程,是政治系统赖以存在与运行的基本前提和不可缺少的要素.社会转型对政治沟通的巨大需求与政治沟通滞后性之问的矛盾,导致了政治沟通发展的不足.当前从理论和实践上加强对政治沟通的研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系统结构视野中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执行是一个由公共政策、政策执行者、目标群体以及执行机制等要素组成的系统,此系统处在外部环境这个更大的系统中,两个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系统结构论的视野来分析研究此问题,将会推动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大同”和“小康”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关于未来社会模式的两种说法。追求现代化已成为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主题。从解放后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到改革开放后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经历了从“大同境域”到“小康社会”的历史转变,这种转变体现了新一代领导人把远大理想与现实目标结合起来的决心与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