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科学研究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论企业家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义爽 《预测》2004,23(5):48-51
本文对企业家创新的重点领域、一般模式以及有关创新领域之间的关系等方面作了论述,认为:(1)从效率意义上说,企业家创新的重点领域是制度和文化创新;(2)企业家制度创新包括外生性制度、内生性制度和企业内部制度创新,实现制度创新的成本约束使得现阶段中国企业家在后两种制度创新上更有作为;(3)企业文化创新为企业奠定人文和信念基础,通过协调矛盾、引导合作、减少制度创新成本等促进企业的生产率水平。  相似文献   
2.
吴义爽 《科研管理》2016,37(7):54-61
本文运用企业战略创业理论、产业平台理论与案例研究方法,分析一类特殊的服务型龙头企业——集群商贸平台战略创业带动集群升级的功能和机制:基于间接网络效应,通过平台高级化与国际化、研发包络、塑造集群品牌文化三个方面的战略创业行动,策动其主导下生产者、消费者之间交易网络的协同升级,进而在获取其自身竞争优势和财富创造最大化的同时,创造了驱动集群企业脱离低端、贴牌生产路径,走向自主创新与品牌构建路径的产业架构基础,以及相应的集群升级动力学。文章将服务型龙头企业、消费者升级引入龙头企业主导下的产业集群升级研究,不仅丰富了相关理论建构,也为地方政府推动产业集群升级提供了新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3.
吴义爽 《科研管理》2014,35(7):20-26
"如何加速集聚进程、同时规避网络风险"是当前中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亟待统筹解决的现实问题,而理论界鲜有探讨。本文基于对浙江地区近年来若干创新个案的观察,主要运用产业集聚理论、双边平台理论和演化经济学理论,研究一种平台企业主导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模式,为解决前述问题提供理论与经验支撑。文章首先从整体结构、交易与竞合关系、治理主体三个方面刻画了平台企业主导下服务交易网络的架构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剖析了前述创新个案中存在的多重集聚动力机制,以及平台企业对集聚网络的风险控制机制。文章对该模式加速集聚进程同时规避网络风险的机理给出了一个"架构功能主义"的理论解释,并进一步讨论了蕴含其中的理论与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4.
当前关于平台竞争优势的主流研究通常聚焦于网络效应的收益递增与正反馈效应,而忽视了网络效应的外生性本质,及其与资源能力理论之间的理论割裂,也难以对现实中赢家通吃、先赢后输与后来者居上并存的现象提供合理解释。针对这一问题,文章从间接网络效应的组织属性着手讨论了平台竞争优势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共同演化范式分析了平台竞争优势在长期内的可持续性问题。研究认为,间接网络效应具有他组织与自组织二重性,其导致平台企业异质性能力的外部化以及网络加杠杆效应,二者协同构成平台竞争优势的根源。而在长期内,平台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过程诱致了新产业架构的涌现。其通过参与人变更、新技术涌现、战略变革等反向作用于在位者能力增量和网络杠杆强度,反馈到"新一轮"能力差异和网络杠杆的协同,进而决定了长期演进意义上企业竞争优势的持续与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