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科学研究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高校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原则,要正确处理尊重包容与引领整合的关系、整体与具体的辩证关系、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关系、阶段性与长期性的关系。根本要求: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武装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逻辑主线和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信用档案建设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信用档案建设存在着社会信用环境不良、法律法规不完善、区域化现象严重等问题,必须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健全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开展各种宣传和教育活动,完善信用评价机制,强化信用约束机制,真正发挥信用档案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当代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各种观念相互碰撞,大学生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积极应对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客观要求和思想保证。高校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努力营造和谐校园文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网络阵地建设,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4.
周可卫 《高教论坛》2005,(3):46-48,22
网络的快速发展,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诸多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得新的作为,必须借助网络建设的相对优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致力于工作阵地、内容、方法及管理等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周可卫 《文教资料》2009,(6):116-118
当代青年价值观发生了诸多新变化.呈现出自我化、多元化、实用化、矛盾化等特点,这些变化既有社会发展方面的客观原因,也有青年自身发展的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6.
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中重要的道德规范,《论语》将其视为人们立身处世的道德品格、与人交往的道德准则和执政治国的重要法则。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谐人际关系,保障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诚信缺失及影响因素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总体状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诚信缺失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学习生活、经济生活、求职择业及网络空间等方面。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有社会、学校的客观影响,也有家庭及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其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开放性、双向互动性、自由平等性、及时便捷性为青少年展现了一个崭新而又神奇的世界,极大地开阔了他们的视野,给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和乐趣,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并形成一些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但网络是把"双刃剑",在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悄无声息地产生了负面影响和冲击:意识形态西化的危险;民族认同感弱化的倾向;道德判断力削弱和价值取向紊乱;人际交往障碍和人际关系冷漠;社会责任感弱化和无政府主义抬头。我们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用优秀的思想教育资源占领网络阵地;突出网络时代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重点内容;创新网络时代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方法;加强网络道德与法规建设,维护电子空间秩序;加强网络信息监控,创建良好网络环境;提高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引导青少年科学利用互联网,树立正确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周可卫 《文教资料》2009,(16):207-209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信用缺失行为时常出现,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大学生信用教育机制,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观念的培养,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和信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知识经济,还是人类历史的发展,创新是其核心动力。创新则依赖于有创造精神的人,人的“三观”修养、科学精神和非智力因素等品德要素成为创造精神的重要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