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1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周德钿 《科教文汇》2011,(24):209-210
和其他文学创作不完全一样,我的歌词创作纯粹是为了寻找快乐。出版《沐浴在快乐里》歌曲集,主要是为了感谢数十年来诸多作曲家盛情陪伴我不断寻找快乐,使我闯过了各种郁闷和艰难困苦,以至于快快乐乐地走到今天。  相似文献   
2.
一个小学生或一个初中生,平时多学些课外的东西,对孩子的成长大有好处。但家长一是要认真把好“量”,严防贪多嚼不烂;二是必须认准孩子是否对所学怀有兴趣。  相似文献   
3.
歙县岔口区教育组张昌垣同志身兼区组财务、学区总务、中心小学总务三职。这个管家的,与别人不一样,他不但“管”,而且亲自干。  相似文献   
4.
越过"花甲",特别是过了"古稀",我似乎越来越喜欢用"一"字。几年前我写了一篇怀念《红旗》杂志总编熊复老师的文章,题目叫做《一个青年人的良师益友》。之后我又写了用"一"打头的两篇序,一篇是吴宪鸿的《故园风》序:《一个崭新的创意》,一篇是程瑞嘉的《数星星的老人》序:《一部基层人物谱》。不久前我用"一"打头写了一篇纪念《歙县文艺》出刊200期的文章:《一个编辑的琐忆》,前些天我为庄一心的文集《空山竹语》写序,又用"一"打头:《一个"静"字成就一部书》。今天方鸿惟发来一部书稿《走山》,嘱我为它写序,读着读着,脑里忽然冒出一句话:"一部抗击地质灾害的歌曲。"谢天谢地!不用我冥  相似文献   
5.
熊复,四川邻水人,笔名傅容、茹纯.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新华总社社长、<红旗>杂志总编辑,全国第五届政协常委,全国第六、七届人大常委.著有专著<论社会主义民主>、<团结国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等二十余部,编辑<毛泽东哲学思想浅释>、<世界政党辞典>等多部,曾为<周恩来政论选>作序.  相似文献   
6.
周德钿 《科教文汇》2007,(7S):F0002-F0002,F0003
熊复,四川邻水人,笔名傅容、茹纯。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新华总社社长、《红旗》杂志总编辑,全国第五届政协常委,全国第六、七届人大常委。著有专著《论社会主义民主》、《团结国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等二十余部,编辑《毛泽东哲学思想浅释》、《世界政党辞典》等多部,曾为《周恩来政论选》作序。  相似文献   
7.
周德钿 《科教文汇》2009,(34):F0002-F0002
作为名城歙县人,天天面对歙城众多的新、老建筑,常常要思考一些问题。我们发现,古代歙人十分重视文脉传承,十分重视赋予建筑一个丰富而美丽的文化承载。桥梁是这样,宗祠是这样,寺院也是这样。他们深深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建筑是文脉的体现,有承载和没有承载,作用是不一样的,承载的作用有时甚至远远超过建筑本身。  相似文献   
8.
周德钿 《科教文汇》2012,(28):F0002-F0002,F0003
还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就认识吴宪鸿同志了。那时我接手主编《歙县文艺》.他在一所中学里教书,常给我们投稿,我还去过他们学校看过他。后来他调城里工作,我们见面机会就多了。他主要是写小说,也写报告文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小说《深夜追夫》(1984年第3期《歙县文艺》)和《文革趣事录》(1989年第1期《歙县文艺》),我觉得他写的小说很有点感觉。发过他一篇报告文学,题目叫《鞋匠补缀丹青梦》(1997年1、2期合刊《歙县文艺》)。还发过一些民间故事。  相似文献   
9.
命题作文,常常出现的一个毛病是千篇一律,也就是雷同化。怎样避免雷同化?我认为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素材,恰当地确定主题,是一项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古今中外,各种建筑总是被赋予一定的文化承载,美丽而富于传奇。徽州府所在地——歙县,许多古建筑,尤其是桥梁,许村高阳桥也好,古歙三桥也好,都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其实,歙县古桥数不胜数。但闻名遐迩的只有太平桥、万年桥、紫阳桥,人们称之为古歙三桥。之所以闻名遐迩,除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