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7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周金梅 《四川教育》2004,(10):23-23
【案例】这是小学语文《小音乐家扬科》的教学片段。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后,师生进行了如下交流:师:同学们,从图中我们看到扬科进了食具间,跪在小提琴前,抬起头,望着心爱的小提琴。你能从这幅画中体会到什么?生:小扬科穿的衣服是破的,脚上鞋子也没有穿,从这里我体会到他家里很穷。生:从他蓬乱的头发可以看出,他穷得连理发的钱都没有。生:小扬科跪在地下,身体微微向前倾着,眼睛盯着小提琴,他多么想要这把小提琴啊! (学生的理解尚停留在小扬科的外形上)师:大家能从扬科的外形上来体会,不错。同学们,让我们走…  相似文献   
2.
简要地阐述了智能建筑和智能社区的产生过程和发展现状,分析研究了现场总线技术用于构建智能社区的实现方法,从而跨出了目前智能社区以分布式控制系统体系结构为主的框架,提出了以现场总线技术构建智能社区的思路,进而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Lonworks现场总线技术的智能社区系统.  相似文献   
3.
骨干教师优质课竞赛开始了。我是第一批校级骨干教师,又是学校的中层干部,我再三要求自己:只能成功,不许失败。我选中了五年级的一篇老课文《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我对上好它很有把握。为了让教学过程万无一失,我设计了详细的教学环节,包括每一个环节的教师评价语言。每一个环节我都烂熟于心。课,按照事先的设计进行得很顺利。没想到,一上完,老师们纷纷向我质问:“大渡河在黄河上面吗?”“长江上游!”我自信地回答。“一个学生说红四团的战士在泸定桥上一不小心就会掉进黄河里去,你为什么不纠正呢?”“真的,我怎么没听见…  相似文献   
4.
袁芳  周金梅 《教师》2010,(13):51-53
《雪孩子》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文,配有八幅漂亮的插图,以连环画的形式讲述了一个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的童话故事。在教学时,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巧用评价语言,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引导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5.
宋、元时的说书人在说书时常常采用“卖关子”、“吊胃口”的手法,即在情节的关键处戛然而止。以调动听众对情节的急切关心,创造下次的“票房价值”。受此影响,我也尝试用“卖关子”的手法,以说书人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对课外书籍的迫切关注,创造学生课外阅读的高需求。  相似文献   
6.
感受唐诗     
活动目的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背诵唐诗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唐诗的能力 ,感受《唐诗三百首》的魅力。活动准备 :每生一本《唐诗三百首》 ,画笔、颜料、纸和奖牌。活动过程 :古诗是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诗更是中国文化的精华 ,俗话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读《唐诗三百首》 ,不仅能开阔我们视野 ,还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唐诗三百首》吧!1 背一背《唐诗三百首》。按《唐诗三百首》的编排顺序 ,五分钟看谁背得多 ,背多者获胜 ,并颁发“记忆电脑”奖牌。2 画一画《唐诗三百首》。在《唐诗三百…  相似文献   
7.
影响树木生长的土壤因素有土壤质地,土壤结构性,土壤胶体,土壤的酸碱性.树木的灌溉分为时间、灌水量、灌溉方法等.  相似文献   
8.
一、“循环日记”的由来这是一节很普通的习作课,但其中的一个片断却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准备读学生的优秀习作。习作内容是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由于刚学过一篇老舍先生的文章《猫》,加上学生很熟悉动物,所以本单元的习作很多学生都写得不错。可由于时间原因,我只选择了少部分来当范文朗读。当我读到杨中健同学习作的精彩部分时,同学们情不自禁地向他投去赞赏的目光,可惟有一位叫陈云浩的学生站起来提出了异议:杨中健的作文没个性。我定睛一看,居然是最讨厌写作的陈云浩。一语惊人,其他同学也都在下面低声议论。我立刻…  相似文献   
9.
《四川教育》2005年第1期的清新纯真迎面扑来,为我们一线教师吹来了一阵春风,特别是专题“回到平实”道出了我们一线教师的心声,因为我们渴望平实的教学引领,渴望常态的教学环境。常态、平实的课才是最接近教学真实的课,才能让教学以原生态呈现,才能最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这种常态、平实的课堂是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我们一线教师的追求。常态、平实的课必须要在常态、平实的教学环境中才能生长,因此,我们非常渴望社会、家长和教育管理部门能给我们创设一个常态、平实的教学环境,让我们在常态、平实的环境中去创造教学的最高境界。当课改理念吹…  相似文献   
10.
品读着《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推出的“读书十大人物”的故事,感受着他们2005年不同的读书历程,领悟着他们“读书是一种民族信仰、读书很苦很累但那是上坡路、读书是一种快乐的欲望”等读书感言,骄傲着他们开辟的“营造书香校园”“朝阳读书计划”“无庸读书赏艺会”等新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