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3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朗伯于1760年出版了光度学,国际照明委员会于1924年公布了第一份视见函数V(λ).这期间160余年流行的光度学,本文称之为朗伯光度学或古典光度学.本文充分肯定了朗伯光度学在计算照度方面的成就,但也指出,牛顿早在1666年就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说明普通白光都是由不同的色光组成的,但朗伯光度学中只有照度之强弱,而没有色彩的出现.因此朗伯光度学无法说明"光通量"的物理实质.它只能一会儿用单位球面角中光通量来定义发光强度;一会儿又用发光强度乘球面度以得到光通量.而且朗伯光度学无法计算太阳光的照度.基于此等原因,古典光度学于是逐渐淡出于物理学和光学的教学舞台之上了.  相似文献   
2.
首先阐述了高校计算机课程教育特点,介绍了采用工程化教学方法的目的、意义,突出了在高校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工程化教学方法的必要性,然后简述了《网络编程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一个中心、两项发展、三重提高”,将工程化教学方法引入《网络编程技术》课程教学过程当中,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3.
从詹森(Z.Janssen)约于1590年发明显微镜到阿贝(E.Abbe)于1878年制成第一台现代显微镜,中间经历了差不多3个世纪,显微镜的发展十分缓慢.而自第一台现代显微镜制成之后,发展却异常迅速.以分辨力来说,从人眼的约73μm的分辨距离提高到阿贝显微镜的 0.2μm,花了近300年,分辨力的提高不到3个数量级(73/0.2=365倍).而从阿贝的显微镜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其间只用了100多年的时间,而分辨力却提高了5个(0.2μm/0.01A=2×10~5倍)数量级.可见这100多年中显微镜的发展真有一日千里之势。阿贝之后,显微镜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略有重叠).第一阶段是为适应各种工作的需要而制成(或完善)各种各样的特种光学显微镜,即暗场、偏光、荧  相似文献   
4.
礼物     
记忆中有那么三棵树.高大的树干,仰头看不到顶.茂密的枝叶,投下片片绿阴.树很有规律地长着,一字排开,树与树的间隙也恰好. 树后的房子,是一个礼品店,似乎什么都有,多而不乱.不知它存在了多久,但房子的建造与装饰都很有晚清风格. 守店的人也不知换了几代,最开始看见的是面目慈蔼、有一头白卷发的老奶奶,我们叫她安奶奶;后来换成一位面孔稍带些青涩的年轻女孩.也许,是老奶奶的孙女或者其他亲人吧,谁又说得准呢?  相似文献   
5.
使用粗糙集理论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成绩进行分析,得出一些有益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结论,并为以后更进一步地进行粗糙集理论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列举了城区地下变电站与民用建筑合建技术原则、建设规模、总体布置以及建筑结构的考虑、城区(地下)变电站设计中消防、通风及噪声处理、农网改造工程变电站工程设计的监控保护操作系统、变电站工程设计中供配电专业与土建专业的配合等几个变电站工程设计中的问题;结合我院近几年来在城网和农网改造工程中变电站设计的实际经验并参考、借鉴国内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对以上所列问题进行了详尽论述,对于变电站工程设计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灯、烛原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古代文献及田野考古资料表明,至迟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先民已用木条燃烧来照明,这就是最早的烛,也是后来烛的一种;此外,新石器时代晚期也已使用膏油灯,它略相当于黄帝时期。所以,中国的灯、烛已有4千年以上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唐玄  刘娟 《科教文汇》2008,(29):275-275
本文对高校数字化校园的设计、建设做了较广泛而详细的探讨,并提出可行的系统架构与功能设计。  相似文献   
9.
建设碳储科学与工程新专业,培养新型碳储人才,是国家战略需求和新时代育人要求。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制订地学特色培养方案;以课程建设为中心,以教材编写为主体,构建现代化教学资源数据库;以教学名师为引领,以队伍建设为抓手,组建老中青结合优秀教学团队;以实验室建设为依托,以虚实结合为手段,建设室内室外实验教学新平台;以科研合作为契机,以工程实践为主题,打造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新基地的五措施并举、五内容并建的专业建设方案。提出了集教学创新团队、精品课程、品牌教材、特色实践教学基地于一体的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模式。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理念、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及应用成果将对同行专业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