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子雍 《今传媒》2004,(4):22-22
因某种机缘,和陕西电视台“今日点击”栏目的年轻朋友有了较多接触,观看他们制作的节目,倾听他们对采访过程中酸辣苦甜经历的诉说,未免让人百感交集。  相似文献   
2.
奴才难当     
古往今来,但凡死心塌地当奴才者,一般说来,大都有相当的实惠可得,诸如高官得做,骏马任骑,居深宅大院,用锦衣美食,等等,等等。但是,一部二十四史,亿万人众之中,心甘情愿且始终不渝地当奴才者,毕竟为数甚少。缘何?窃以为,这原因之一,大概就在于奴才确实难当。比如,「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汉)文帝尝病痛,邓通尝为上嗽吮之。」唐齐国公魏元忠患病,下属郭弘霸前来探视,「忧形于色,请视便液,即染指尝之,因贺曰:「凡甘者病不瘳,今味苦,当即愈也。」」要当奴才,就得具备不于恥主子舐痔、吮痛、尝粪的勇气,你说,此种行当,难也不难? 再如,南宋时,权贵韩仛胃「作南园于吴山,竹篱茅舍,  相似文献   
3.
"莫名其谬"     
偶尔读到最近出版的一本儿童画报,其中《一枚硬币》一文中有如下表述:一名小学生冒着生命危险从车轮下抢出了一枚一毛钱硬币,因为他不愿意让硬币上的国徽被车轮碾压。孩子的举动,赢得了警察叔叔的敬礼和路人钦佩的目光。读完这篇短文,我的第一反应是假--即使不是事实本身有假,起码文中所说的促使小学生奋不顾身的动机有假。所以有如此反应,是因为许多年来,一些从事宣传、新闻工作的人士,一直或多或少有一种为拔高宣传对象的所谓"境界",而千方百计诱导其说出,甚至干脆越俎代庖地替他们编造出"豪言壮语"的恶习。这种恶习的高发期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革"时期,尽管几十年过去了,可又有谁敢断言此种恶习已经彻底灭绝,又有哪个人敢保证此种恶习的余孽,不会在某时某地通过某事偶尔地回光返照一次呢?  相似文献   
4.
在经历了漫长的70年以后,2010年11月26日,俄罗斯国家杜马终于以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名义为卡廷事件作出结论,承认了1940年春,斯大林和当时的其他前苏联领导人直接下令,致使大约2.2万名波兰军人、知识分子、政界人士和公职人员在前苏联卡廷森林、加里宁、哈尔科夫等地被苏联军队杀害的历史事实。与历史学家的调查研究和国家领导人的表态不同,这一次,俄罗斯国家议会的结论和声明,表明整个国家已就坦白历史罪行和公开承认错误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5.
《南方都市报》有这么一条消息,发人深思:1954年第一次骑毛驴到长治市,坐敞篷车辗转到太原,转火车到北京参加全国人代会,全国人大代表、80岁的申纪兰,曾经跟毛主席握过手,跟周总理吃过饭,被江泽民称作“凤毛辟角”,她也是中国唯一从第一届连任到第十一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她说55年来“从没投过反对票,对党对国家一直拥护”。  相似文献   
6.
李思强是一位农民 ,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他在为自己的诗集《彼岸挥手的孩子》(作家出版社 2 0 0 1年 7月第一版 )所写的序言中有言 :“据说我父亲很勤劳是后来学的 ,因为他的父亲是地主。”这无疑涉及到了中国的地主———不说全部 ,只说其中的一部分 ,他们的致富 ,是不是也有勤奋的因素在起作用这样一个多少有一点离经叛道的理论问题。对此 ,我不想在这篇文章里加以议论。但无法回避的事实却是 ,由于有着这么一位地主爷爷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那几十年岁月里 ,李思强就只能无奈地成为社会的弃儿 ,其遭遇正如他自己所云“蹉跎岁月三十余…  相似文献   
7.
8.
台湾2008年地方领导人选举大幕落下,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萧万长获得58.45%的选票,击败民进党候选人谢长廷、苏贞昌,在台湾可说是货真价实的大胜了。  相似文献   
9.
似乎是在不经意间,人文二字就成为了当代中国最时髦的流行语。查《现代汉语词典》,它对人文的诠释简洁而准确:“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但倘若详加阐述,人文的内涵可真是丰富多彩,洋洋大观一人对自我的解读,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和国家的关系……皆包含其中矣!我一向认为,对一个现代国家而言,人文是它的立国之本;小而言之  相似文献   
10.
辞书上对“情报”的诠释,是为“关于某种情况的消息和报告,多带有机密性质。”按这样一条定义后半句“多带有机密性质”一语的限制,情报一词,似乎就只能用于军事、科技这样一些方面。而鉴于军事情报、科技情报的机密性质,自然又不可以随便地予以披露。所以,情报之与文学创作,显然就很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了。不过,据我了解,现实生活中,情报在众多人们心目中的范围,却往往要比上述那种解释宽泛得多。诸如五花八门的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