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从目前“做中学”科学实验项目的实施情况来看,大致有两种情况:其一是教育部和中国科协共同发起的幼儿园和小学科学教育改革项目,借鉴和吸收了美国的“动手做”和法国的“动手和面团吧”经验,努力进行本土化的改造,制定出“做中学内容标准”,具有了课程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当前,科学教育中的知识教学,主要存在两种不良倾向:一是无视儿童已有的知识体系,单向地灌输知识;二是轻视概念性知识,无视知识结构化的体验性教学。这两种不良倾向实质上是把知识学习与个体生命体验对立起来,把科  相似文献   
3.
姜正亮 《科学课》2009,(1):12-13
教学分析;《声音的产生》是《奇妙的声音王国》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声音的产生是物体振动的结果。声音有大小、高低的不同。通过改变物体的振动,我们可以使声音发生不同的变化。”本课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大活动模块:一是了解声音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二是用各种方法使物体发出声音——造声;三是观察、感觉物体发声时的状态变化,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姜正亮 《科学课》2009,(12):28-29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是本次课改的主要目标之一和实施抓手。随着课改的推进,学生的学习面貌发生了较大改观,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但同时也可以看到,许多教师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到位,出现了学习方式绝对化和模式僵化等倾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这一理念已日益被广大科学教师所接受。绝大多数教师能意识到科学课是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通过活动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探究的效度不高,生成性差,主要存在两种不良倾向。一种表现为“随师所欲”。教师只按照自己的预设来开展教学活动,其间虽有让学生去亲历探究的某个环节,但又为防止学生发生错误而不停地“干涉”,总体上使学生按教师预设的流程去探究。导致学生探究的兴趣不浓,自主性不强,生成得少。另一种表现为“随生所欲”。教师没有智慧的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6.
科学教育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授,还涉及让学生知道科学的本质。而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可以在科学发展历史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依靠自身的体验和领悟而获得。科学史科的创始人乔治·萨顿指出:科学史是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的桥梁,它能帮助学生获得自然科学的整体形象、人性的形象,从而全面理解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发展性教学目标的确定与有效实施决定着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教学资源是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同时教学资源的选用也是决定合理教学目标能否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达成的关键因素。本文试从教学资源的整合,对如何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是本次课改的主要目标之一和实施抓手。《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应该说,随着课改实验的推进,学生的学习面貌发生了较大改观,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但同时也可以看到,许多教师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到位,出现了学习方式绝对化和模式僵化等倾向。主要表现为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味追求教师少讲,学生多做,甚至有人提出教师最好"不讲",任由学生去做,希望学生都能自己去发现。结果是造成探究的低效。本文试就当前小学科学探究性教学中出现的新的倾向性问题作以例谈。  相似文献   
9.
谈教学资源的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性教学目标的确定与有效实施决定着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教学资源是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同时教学资源的选用也是决定合理教学目标能否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达成的关键因素。本文试从教学资源的整合,对如何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进行探讨。一、以学定教教学资源既指“教学物质资源”(例如教材),也包括“教学人力资源”(例如学生的前概念水平)。如何确定教学目标?我们固然要根据教材,依据探究的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所处的位置,以及这部分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哪些探究能力来确定探究的目标。但教师同时需要关注学生的前概念水…  相似文献   
10.
当前,科学教育中的知识教学,主要存在两种不良倾向:一是无视儿童已有的知识体系,单向地灌输知识;二是轻视概念性知识,无视知识结构化的体验性教学。这两种不良倾向实质上是把知识学习与个体生命体验对立起来,把科学知识从学生生活中抽离出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