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8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武术之散谈     
孙豹隐 《武当》2009,(6):26-29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人们谈起它来往往有说不完的话题。莘莘学子、武林俊彦、有识之士,纷纷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介入,对武术技法乃至武术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见仁见智,各抒己见,引发了构建煌煌武学工程的一次又一次大讨论、大对话,从而丰富了武术发展的理论课题研究。对此,围绕武术发展的命题思考,笔者选择了几个不大为人所注意的“点”。希望能够以小见大,从细微处发出几丝清音,为发展繁荣中华武术尽点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4.
孙豹隐 《武当》2003,(9):33-34
实践已经证明,任何体育运动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在这一基点上,武术不仅不能例外,而且由于其自身形成的历史原因,以及当前弘扬光大的客观需要,它更加热切地呼唤着科学的理论。从这一意义上讲,大力推进武术的科学理论研究,较之发展武术运动的其它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中华民族历来有文武并重的传统。《书·大禹  相似文献   
5.
论武术技击     
技击是支撑武术发展的支柱。自古以来就既是上阵杀敌、保家卫国的工具,又是竞技的手段。随着社会的进步,技击的比赛竞技作用日益重要。当前武术技击的具体体现形式——散打,从总体上讲其在历史上的高峰已经过去,新的飞跃尚未到来,水平还不是很高的。同国外的对抗项目比较,存在着短疏之处。然而,武术技击有着自己独特的长处。只要切实重视科学训练,注意发挥自己的特点,做到扬长避短,打出民族风格,就有可能在各种对抗中居领先地位,进而促使中华武术挺进世界体坛。  相似文献   
6.
“情报文学”,这个陌生而又新鲜的领域,日益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兴趣。我认为,总的来说,冠以“情报文学”这样的称谓,未必就具有十分严缜的科学性。但她应当在文学的百花园中占有一席之地,却不应有任何疑异。下边,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对情报文学的管见。  相似文献   
7.
陈彦,商洛籍著名剧作家,陕西省戏剧研究院院长、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戏曲家协会主席,曾创作了《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等十余部戏剧作品,多次荣获曹禺戏剧文学奖文华编剧奖五个一工程奖等。2011年初,其新作《西京故事》上演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普遍好评。今年前半年仅四个月时间该剧演出已超百余场次。陈彦的戏剧关注现实重大问题,关注底层人民生活,注重社会效益,讴歌真善美;其演出舞台效果好,戏剧性强。现选发著名戏剧评论家傅谨等关于《西京故事》的三篇研究文章,供大家学习和研究之用。  相似文献   
8.
孙豹隐 《精武》2009,(5):52-55
何谓传统武术?笔者在《辞海》(1999年版),《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中国武术辞典》诸权威典籍中均没有找到准确的解释。而《辞海》关于“传统”词条的阐述是:“历史沿传先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对人们的社会行为有无形的影响和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社会理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社会的奋斗目标。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一个社会能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这就指明了文化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责任和作用,而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不断创作出充盈和谐音符的优秀作品,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自己的贡献。新版本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以它独有的芬芳醇香,似一个激越的音符,为构建和谐社会礼赞歌唱。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武术散打运动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展至今已走过了二十多个年头,为中华武术的神韵再现和走向世界做出了无可置疑的贡献。风雨坎坷,褒贬共存。面对现今存在的突破瓶颈,作者从历史发展和文化背景及技术理论多个角度,较全面地对武术散打竞技形象的塑造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研究,以期为我国武术散打运动的发展提供一家之言,拳拳之心于字里行间。本刊专发此文,诚盼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