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2.
宁旭 《中学生物学》2012,28(9):50-52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了解建构生物模型的科学方法以及学会在科学研究中应用,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建构生物模型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核心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构建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3.
今年春节前夕,辽宁日报组织开展了记者新春走基层活动。在近20天的时间,笔者和全省驻各地记者一同行走在路上,进企业、走工地、问农户、访社区,用心去记录、去感受,用鲜活的语言、质朴的叙述采写了一批与以往不同的稿件。累计发表稿件和图片  相似文献   
4.
浅议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传统的抗体生产方法是向动物体内反复注射某种抗原,然后从动物血清中分离出抗体,这种生产方法所获得的抗体不仅产量、纯度低,且特异性较差。直到20世纪70年代,由德国科学家柯勒(Georgeskihler,1946—)、阿根廷科学家米尔斯坦(Cesar Mil-stein,1926—)、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出单克隆抗体,克服了传统制备方法的不足,被誉为生物技术发展中一次历史性的重大突破,并于1984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5.
<正> "免疫"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知识板块,每年高考试题中均有涉及。由于教材对免疫学知识叙述得较为抽象,给课堂教学及学生的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下面就其中的几个疑难问题举例说明。1 三道防线的归属问题例1 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的溶菌酶对病原  相似文献   
6.
医学电子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必须把计算机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辅手段,应用到教学中去,开展CAI实践,加快教学现代化进程。CAI是指利用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对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活动。借助这种手段,使得课堂教学变得形象、生动、灵活,而且重点突出,信息量大,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由于教学内容可以回放、再现、变换等,因此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竞争加剧,焦虑不再是"弱势群体"的专利,而渐成一种普遍心态。在许多人看来,身边往往危机四伏,总有原因令人不安。2011年8月中旬,《人民日报》推出系列报道"关注社会焦虑",分别从转型之痛、现实之困、精神之惑三个角度,夹叙夹议,加以叙述、阐明,令人眼前一亮。"中年职工奔波在单位和家庭之间,担心抽不出时间接送孩子;青年白领穿行在拥挤的地铁里,发愁买不起房  相似文献   
8.
正值全国新闻战线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之际,从中央到地方,一大批记者行走于基层的路上。记者们深入偏远山区,深入艰苦一线、深入平日里不常去的地方,既采写了大量满怀深情的鲜活新闻,又在走基层过程中加强了职业和自身修养,可谓收获多多。  相似文献   
9.
宁旭 《金秋科苑》2011,(24):143-146
目前癌症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据1996年统计全世界每年死于恶性肿瘤的约700多万人,并有1000多万新发癌症病人,我国每年癌症发病人数约160万人,癌症死亡人数约130万人。34~54岁年龄阶段癌症是第一死因,55~74岁的年龄阶段仅次于心脏病。而且癌症的发病人数及死亡人数还在逐年上升。癌症的死亡率相当的高,人们都处于谈癌色变的恐惧状态。为此肿瘤的预防、诊断及治疗越来越引起世界各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新能源形势严峻,相关对策正在完善之中。节能的需要和消费者生活的现实需求,要求市场尽快推出一系列的节能小家电。LED光源具有使用低压电源、耗能少、适用性强、稳定性高、响应时间短、对环境无污染、多色发光等优点。触摸开关有使用方便,美化工作、居住环境的作用,在日常使用中较普通机械开关及其它类型电子开关具有使用寿命更长、观赏性强、个性化的优点。本实验尝试将二者结合起来,设计出适用于日常办公和家用的节能电灯。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电路具有降低能耗的特点,且适合设想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