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农村家庭伦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规范着农村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农村家庭关系和谐与社会关系健康存续的支撑和保障。传统农村社会中家庭伦理主要是父子、夫妇、兄弟等“三伦”。这三伦因农村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辩证对待传统家庭伦理与道德理性积极调控相辅相成,应成为现代农村家庭伦理建设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2.
先秦儒学的精神主旨是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通过激发每个社会成员内心的道德意识,先秦儒家为现实社会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伦理道德准则,指导人们各安其分、各守其职.这是一种治世安邦之术,非乱世争斗之法.当今社会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以追求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为目标,正经历思想与现实的双重转型,必须对社会秩序构建予以高度关注.现代社会学对此作出了积极有效的回应,而作为重社会规范的先秦儒学,也可以为现代社会秩序构建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儒家伦理思想中,对诚信伦理高度重视,强调由诚生信,由信显诚。诚信不但是个人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也是统治者立身行政的政治要求。在现代社会倡导信用系统建立建设的同时,弘扬儒家自明自律的诚信伦理思想,两者相得益彰。这对净化社会风气,营造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无疑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谭嗣同《仁学》思想,吸取了前人优秀的理论成果,并结合当时西方先进的自然科学,政治、经济思想,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性的见解。这些见解使其思想具有极强的近代特色。  相似文献   
5.
儒家伦理精神中有许多超越时代而又价值深厚的积极因素,其中特别突出地表现在道德理想主义、道德理性主义、道德群体主义等方面。儒家伦理精神凭借着其深厚的底蕴.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主义道德理想、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体主义原则等社会主义公德建设加以借鉴的重要资源,为传统与现代之间构建指向未来的精神文化桥梁。  相似文献   
6.
论儒家“义利”思想与人生道德境界的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义利"思想内涵丰富,并非只有单一的价值取向,而是包涵多个层次。大体而言,儒家"义利"思想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读:见利思义;以义取利;义处是利;义即大利。这4个层次都指向建构现实人生的道德境界,但又体现出不同的道德意义。在今天市场经济盛行功利主义大倡的时代,提倡儒家"义利"思想的这些积极因素,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不过时,不但可以发挥其补偏救弊和匡时正世的现实作用,也可为培育具有中国特色价值观的一代新人提供理论资源与智慧!  相似文献   
7.
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对实现企业价值和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还存在许多问题,普遍薄弱不完善。为此,应借鉴国外企业内部控制比较成熟的理论与实践,并根据我国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完善内部控制的原则与方法,使之逐步提升竞争力,进而为我国现代企业建立起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人的解放”视阈中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两大方面,改革开放带来的非均衡性发展使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凸显。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应该以实现农民身心全面解放为目的,努力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素养。加强农村基层领导在思想上的深刻认识与工作方式上的具体落实,是当前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对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重新解读,可以帮助新农村基层领导端正态度,调整思路,有的放矢,更好更快地推动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谭嗣同《仁学》思想的近代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嗣同《仁学》思想,吸取了前人优秀的理论成果,并结合当时西方先进的自然科学,政治、经济思想,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性的见解。这些见解使其思想具有极强的近代特色。  相似文献   
10.
反观历史,每当物欲横流之世,即是礼崩乐坏之时。重新树立起儒家礼义的道德价值标准,教化世人使之对礼义有正确的认识,并以之指导现实生活的实践,无疑对当今社会有着防微杜渐、补偏救弊的功效。儒家礼义伦理,起于传统社会,兴于传统社会,对中国人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今天的中国人无法割断历史,同时面临着应该如何重建儒家礼义,使之应对现实需要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儒家礼义伦理精神加以深刻的理解与领悟,并揭示其现实性,为当代社会伦理道德建设提供理论资源与智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