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三维CAD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欣赏现代工程图学具有美的特性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式.文章介绍了"机械制图"深程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的具体举措,旨在配合、支持和丰富基于三维CAD的"工程制图"课程改革,激发学生对该门课程更多的兴趣,使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审美能力得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机械制图”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需要大量的实物模型、挂图或幻灯片等。而目前“机械制图”的多媒体CAI软件主要是教学演示型,相对传统的教学媒介操作,它在许多方面的优越性不言而明。但纵观现在较流行的“机械制图”CAI软件,以笔者意见,存在三点不足:第一,往往同一屏幕上显示的文字叙述太多,图形过小,不利于教学,而“机械制图”中最需要表达清晰的是空间形体的3D动态观察、空间形体的形体分析过程以及空间形体与其投影视图的对应关系等,而现有的CAI软件在这方面表达的力度相对还不够,较少注意从多视角对空间形体进行动态或静态观察的描…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现代大学实现大学功能的核心要素,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主要是创新能力的层次定位。地方院校培养的创新能力就是要有解决一、二、三级发明问题的能力,并通过终身学习,具有解决更高级别发明问题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基于三维CAD的机械制图"3D实体教学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工程设计现在己发展到全数字阶段,能使设计、制造一体化过程得以实现的核心是三维实体模型,二维投影图己满足不了形势发展的需求。因此,基于三维CAD绘图技术,本介绍了《机械制图》“3D实体教学法”的新思想,阐述了其教学顺序、教学重点等教学设计内容与传统的运用正投影视图制图法截然不同的观点,它是直接从3D实体图形开始学习,而不是传统的从投影概念、2D投影视图开始学习,它是以3D实体造型而不是传统的以画法几何作为教学的基本核心。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目前,非计算机专业教育通常还是根据以下三个层次的教学基本要求组织和指导教学:第一层次为计算机文化基础,第二层次为计算机技术基础,第三层次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不仅是对大学生的要求,也是对信息化社会每位公民的基本要求,开设第一层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里更好地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计算机文化意识。教学内容要建立在WINDOWS平台上,引入网络和多媒体的使用常识。在实际教学操作中,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6.
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大学是国家作出的重大决策。应用技术大学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定位、工程师社会地位的失落、区域发展需求匹配性和转型期的矛盾等为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带来冲击和挑战。面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向转型应用技术大学倾斜的政策利好,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举办应用技术大学的成功经验,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中,应采取把教师转型发展放在学校发展的首要地位、谋求政府和市场的实质参与、实行校内选择部分专业试点等策略。  相似文献   
7.
“3D实体教学法“的主要思路就是:借助于AutoCAD2000对三维图形绘制具有强大高速的图形处理功能和高度智能化、直观生动的交互界面,首先让学生学习3D实体的建立,并对3D实体进行动态观察,建立空间形体的整体概念,然后利用AutoCAD2000多视区窗口功能和实体自动产生工程视图功能来让学生掌握空间形体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它的教学步骤分为三个阶段:①构建3D实体的预备阶段.学习AutoCAD2000的基础知识与3D实体绘图环境;②3D实体绘制阶段.学习建立实体,实体编辑,实体产生平面工程视图,绘制3D曲面和3D实体渲染;③掌握实体与三视图对应关系的阶段.“3D实体教学法“的指导思想是把空间形体的整体构建与观察,作为教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如何培养适应湾区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是高教工作者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需求出发,根据学生应用研究和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探讨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产科教融合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了粤港澳大湾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产科教融合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并从宏观“人才培养方案”、中观“科研和创新实践平台”、微观“课程/课程群”三个维度来探讨了粤港澳湾区产科教融合的实施路径,探索人才培养、科技进步、产业改革升级等协同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