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12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88 毫秒
1.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分析2018年12月5日青海湖及西宁地区强阵风天气过程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强气压梯度和强变压梯度的共同动力作用是地面强阵风形成的背景条件。强阵风出现在午后气温较高、湿度较低且地面气压较低的时段。午后深厚的干热对流使高空急流北侧下沉气流将动量下传至对流层中层后向近地面层进一步有效下传,导致地面阵风增大。  相似文献   
2.
以国家气象中心的数值预报产品(T106L19)为基础,用Gressman插值公式把格点资料插到站点上,用t检验法初选预报因子以及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预报方程等结合卡尔曼滤波技术,建立适合青海省气候特征的最高、最低气温的客观定量预报方法,经实际使用48小时正确率在60%以上,72、96小时随着时效的延长预报效果逐渐减低。  相似文献   
3.
2010年8月2~4日青海省区域性大到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站加密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对2010年8月2~4日发生在青海省东部地区的区域性大到暴雨的天气环流背景、影响系统以及此次降水与各物理量场的对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副高外围西南暖湿气流与新疆低槽槽底分裂冷空气在青海省东部地区交绥是导致此次区域性大到暴雨的主要原因,各物理量场的高低空合理配置和高能、高湿是此次降水出现的动力、热力和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3~5天逐日降水、气温滚动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T213数值预报产品和青海省42个站降水、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实况资料,采用PP方法设计思路,以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制了青海省3~5d逐日降水、气温滚动预报方程,并在2003年7月~2004年12月进行了业务试运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提高了预报的准确率,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青海东部两次大到暴雨天气卫星云图及产品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009年6月18日下午至夜间和2009年8月17日夜间在青海东部地区发生的两次大到暴雨天气,从影响系统、卫星云图及产品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天气尺度的冷空气是大到暴雨天气发生的前提和条件,两次天气过程的红外卫星云图特征不同,造成的天气也不尽相同,"6.18"过程的卫星云图呈团状,具有暴雨云团的特征,云团所经的区域出现了大风、冰雹和区域性的大到暴雨天气,"8.17"过程的卫星云图呈带状,云团所经的区域出现了大风、冰雹和不均匀的短时大到暴雨天气。  相似文献   
6.
单站气象要素的相互配置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反映着不同天气系统的性质和演变特点。本文统计分析了西宁站1954~2005年1~12月逐日14时气压(P)、气温(T)、水汽压(E)配置与次日降水量的关系,可作为短期(24小时)降水预报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夏季降水特征及其异常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青藏高原两省区48个测站1964~2004年6~8月各月降水量资料,采用EOF、REOF方法,对夏季降水的空间载荷向量及旋转载荷向量场进行了分析。发现旋转前的前10个主分量的收敛速度快,旋转后其收敛速度相对分散。根据分析结果将青藏高原夏季降水敏感区分为高原东北部、藏东北、柴达木盆地、黄河上游、长江源头、藏西北六个区域,反映出高原低涡、高原切变线、高原冰川、海拔高度、地形地貌及印度季风等因素影响下的高原夏季降水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性。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寒潮天气的气候特征、分型及其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1980~2000年共21年的冬半年青海省寒潮资料,应用天气学、动力学和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青海省寒潮天气的环流形势、冷空气活动路径和气候背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建立寒潮天气档案,总结出预报青海省寒潮天气的天气学和动力学的预报指标;采用最优子集回归法建立客观、定量的寒潮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用2002—2005年4—9月中到大雨及以上降水、3mm以下降水和无降水的天气过程各30次,对这三类天气形势、物理量进行了合成平均对比分析,结合地面锋面的位置,利用T213格点资料,运用热力学和动力学原理,计算和绘制了不同天气形势下的合成平均物理量场,分析了三类不同天气的热力和动力条件特征,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中到大雨短期预报的概念模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常规探空资料,计算了产生大~暴雨的压能场与湿焓场的分布,认为大~暴雨的发生是动力学和热力学相互作用而造成的,指出大~暴雨的落区与等压线和等湿焓线有一定的联系,分析压能、湿焓场可获得新的信息,对提高高原上大~暴雨的预能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