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记得我结婚前打谱时,棋谱准备两本.一本男大师的一本女大师的,想打哪本就打哪本,结婚后,棋谱通通交到老婆手里保管:结婚前我晚上下棋时,照明灯准备两盏,电灯一盏,油灯一盏.想用哪盏就用哪盏,结婚后被实施灯火管制,21时00分必须准时熄灯.超过1秒都不行;结婚前我在“联众”下棋.想找“高手”下就找“高手”下.想找“低手”下就找“低手”下,结婚后在“联众”下棋老婆发现后立马“强行关机”。  相似文献   
2.
地板辐射供暖是在建筑物地面结构层上,首先铺设高效保温材料,起到单向保温和隔热的作用,而后将塑料管(管长为120m—150m)用特殊的方式双向循环,按一定管间距(100mm-300mm)固定在保温材料上,最后回填豆石混凝土(或在木制地板结构中,塑料管安装在金属制的槽型板中),经夯实平整后再做地面面层。热媒可采用其它采暖回水、空调回水、地热水等,或自成独立系统用采暖循环泵使低温热水通过塑料管循环,加热地表面,以辐射和对流的方式向室内传热,从而达到舒适的采暖效果。地板辐射采暖特别适用于大开间、矮窗式、单位面积耗热量较大的建筑物及环境卫生要求苛刻的场所,如:各类大厅、大堂、会展中心、餐饮娱乐场所、游泳馆、商场、厂房等公共建筑,住宅、公寓、别墅运用此技术亦能提高室内空气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3.
张振良 《成才之路》2014,(23):50-51
正新课改实施以来,有关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络绎不绝,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说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高效性的探究是一线生物教师谈及的永恒话题。笔者根据自身多年从事生物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以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为载体,重点阐述如何有效运用生物插图服务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从而实现高效的生物课堂教学,希望能给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 近重读贵刊八三年第一期所载张国光同志的《“学记”译解》一文,遇到几个弄不懂的问题,特向你们请教: ①“发虑宪,求善良,可以誵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头两句有几种解释?怎样理解才合原意?“闻”当“声誉”讲吗?“动”呢?“远”当“寒士”讲吗? ②“念终始典于学”,张文译为“君主要自始至终重视学校教育”。“念”是当“君主”讲吗?“终始”是不是“自始至终”?这一句还有更科学的解释吗?  相似文献   
5.
文献[3]提出了QF-拓扑群的概念,在文献[3]的基础上对QF-拓扑群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首先用重域定义了Q截集,并研究了Q截集的性质;其次在Fuzzy拓扑空间中定义了QF-拓扑群的Q-紧,并研究了Q-紧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供热制度改革的逐步实施,集中供暖分户热计量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实际的住宅工程中。笔者在近两年内完成厂多栋既有住宅、高层住宅、新建多层住宅等工程的分户热计量设计工作,现将一些设计心得作以交流,为集中供暖分户热计量的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1、集中供暖分户热计量技术要点分析 1.1相关名词。集中供暖:热源和散热设备分别设置,由热源提供的热媒,通过管道系统向各幢建筑物或各户供给热量的供暖方式,分户热计量,户间传热量,室外系统,室内系统,户内系统,共用立管,锁闭调节阀,热量计量装置。 1.2采暖热负荷。应按照《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CRJ19-87 2001年版)第三章第二节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应计算通过户间楼板和隔墙的传热量,户间楼板和隔墙的传热阻宜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而确定,与邻户温差暂按6℃取值(采用地板辐射供暖时,暂按8℃)计算;为避免同一热源系统各个建筑采用不同计算方法和数据进行负荷计算而造成室内温度的显著差异,同一热源系统和各幢建筑均应按同一标准进行供暖负荷计算。 1.3热源和室外系统设计:(1)采用城市热  相似文献   
7.
8.
在模糊粗糙集的基础上,详细的讨论了它的正域、负域以及边界的性质,并研究了它的一类连续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利用Fuzzy点给出了Fuzzy半群F、uzzy理想、Fuzzy素理想的概念,并讨论了它们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内部审计模式的演变大致经历了账簿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等几个阶段。本文认为,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内部审计模式的每一步演变都是由委托者需求决定的,同时又受内部审计能力的制约。因此,内部审计的发展规律是:在内部审计能力允许的范围内不断适应委托者需求的变化。一.委托者需求决定内部审计模式内部审计的发展源于内部管理的需要。在企业发展之初,规模小,层次少,企业管理者本人就可以对企业的各个事项和过程直接加以控制,内部审计的重要性难以体现。随着企业的发展,控制层面加大,于是,管理者在多数情况下只能实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