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1年   9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9 毫秒
1.
一、有关张良籍贯的最早、也是最权威的记载是司马迁的《史记》。《史记·留侯世家》:“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厘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尤其是前些年,“补天说”成了权威的观点和红学研究中的禁区,许多同志开谈《红楼梦》,则必声明曹雪芹是想补天,补封建制度的天。有的说补天是曹雪芹“对自己世界观的一个概括”,有的说“他的思想核心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补天’。”有的说曹雪芹“实际上是为了‘补天’,是想通过某种改革以维护本阶级的统治”,说曹雪芹“写出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历史,是希望濒临危土的阶级惊醒过来,补苴罅漏,实行改良。……希望出现一个‘君仁臣良父慈子孝’的封建主义的理想王国,出现‘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并断言“曹雪芹的补天思想,表明他归根到底仍然是一个封建主义的改良派,而不是新兴的阶级力量的思想先驱”,说曹雪芹对“末代王朝和整个封建社会,并不是希望它快点崩溃、灭亡,而是想如何修修补补地去挽救和维护它”。更多的同志说“无材可  相似文献   
3.
自旧石器时代以来,就有石文化,石文化与人类文化史共终始;自“女朗炼石补天”。“石破启生”以来,就有了中国人的石文化品格。石文化品格,更集中地体现在土人身上,苏武和曹雪芹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二者之间还有明显的传承关系。苏武爱石爱得痴迷,几乎不减“米颠”。他的诗文笔记轶事中随处可见石的踪影c其石多种多样,各具形体、灵气、品格、精神、信息、来历,与其主人投契交流,互相在对象之中肯定自我。同样,曹雪芹与苏武上下六百年,仍能互相在对象身上找到自我。他们都善画石头。米芾《画史》云:“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  相似文献   
4.
方直 《家教指南》2009,(7):57-60
为了让儿子有出息,短短四年间,夫妻俩为儿子留学,卖掉刚买的新房,并花掉了全部积蓄。没想到,儿子镀金归来,连份像样的工作也找不到。父母的责怪,社会的压力,夫妻两人花费巨资打造的海归儿子竟然疯了!  相似文献   
5.
王熙凤册子画与词中的凤、冰山、末世、金陵、从、令、休等元素,都是相互关联、依存和制约的有机统一整体中的系统质。楚狂的凤歌:“凤兮凤兮……今之从政者殆而”,王熙风形象假借了“风歌”的文化因子。她这只“凤”是家政的“从政”者。她威重令行,颇有令名;后贾母亡故,元妃大梦归,靠山冰消,君令抄贾府,家败于金陵,半世性命休矣。这是她的“一从二令三人木”。凤是象征,是共名,王熙凤称风,孔夫子被称风,曹寅也是风。“王熙风”,喻指康熙王朝之凤,即曹寅。其先辈“从龙入关”、“扈从入关”,曹寅父子三代从政于江宁(金陵)织造六十年,后期又兼从两淮盐政,与康熙王朝相终始。康熙寿终则靠山冰消。康雍易代,康熙“政尚宽仁”,雍正政尚“严刻”。在这两种政令下,先被“爱之加诸膝”,后被“恶之坠诸渊”,革职抄家,万事“休”矣;这是曹家的“一从二令三人木”之义。  相似文献   
6.
方直 《学习之友》2011,(9):57-60
刹那间出手相救,生命换回爱人平安 2010年10月28日,一场特殊的婚礼在山东淄博张店区沣水镇举行。沣水镇万人空巷,人们纷纷涌向婚礼现场,去祝福那对九死一生、坚贞不二的恋人,去感受那种生死相依的爱情。钟祥云和程智慧,这对感动了温州、青岛、淄博、广州以及以色列等地的新人,深情地相互凝望着。  相似文献   
7.
量子力学与数学都有互相补充原理;儒家积极担当社会任务和道家消极逃避社会任务,两者间有互相补充现象;古代文化史上有些—对人物,其性格素质互相补充;表现主义戏剧的人物之间存在互补现象;佛可以一身分作三身或多身;文学作者可以把自身多样的性格素质分配给作品中的两人或多人;小说《花月痕》的作者是这样做的;曹雪芹设置自身可能的两种人生和品格,把它分配给林黛玉和薛宝钗、贾宝玉和甄宝玉。  相似文献   
8.
《祝福》中的食色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有传统的食品化观念,承认食欲性欲是人的自然本性,程朱后儒否定食色,“存天理,灭人欲”,“五四”新化运动的重要使命是:猛烈攻击礼教对食色人欲的扼杀,解放民众的自然人性。《祝福》体现的正是这种化精神和主体意识。小说开头开三声言“我明天决计要走了”,去听“福兴楼的清炖鱼翅”。这是营造意象,是象征隐喻。“我”要弃绝礼教理学窝子,向往“福兴楼”,那里能“兴”幸“福”。得鱼即得福,因为“鱼”是食色象征符号。  相似文献   
9.
经验思维与情报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直  张魁 《情报杂志》2001,20(11):87-88
经验思维是以经验为出发点,运用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它以其快速、直接等特点的情报判断广泛使用,但是也有其固有的局限性,需要在情报判断中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10.
前人在古代文化典籍的注释上付出了浩繁的劳动,做出巨大贡献。但也不免有千虑一失之处。近20多年来被全国高校采用为教材的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北大编的《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等三种)、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另有刘盼遂、郭预衡主编的《中国历代散文选》等等(以下分别简称为朱本、北大本、王本、林本、刘本),其注释代表着现今的最高水平,但也偶有沿袭前人之误的地方。因为此数种教材使用面广,影响大,且有一般不被质疑的权威性,所以尽管存在很少的疏误,也应引起重视。如何检验注释的正误?历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