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2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本文利用2011年"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时间利用状况调查"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造成高校教师工作时间尤其是科研时间性别差异的重要原因。分析结果表明:第一,高校教师不仅在教学、科研和总工作时间上存在性别差异,而且在睡眠、家务劳动这些非工作时间上也存在性别差异,这些差异在控制了年龄、婚育、学历、职称、机构类型的情况下依然显著存在;第二,非工作时间尤其是家务劳动时间的性别差异,是工作总时间和科研时间性别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家务劳动作为中介于性别与工作时间/科研之间的解释机制是显著的。上述发现意味着,对于高校教师群体而言,家庭内部不平等的性别分工延伸并影响着职业领域的性别不平等。  相似文献   
2.
科学家在公众头脑中的形象非常重要。基于一项以公众为对象的随机抽样调查数据,文章分析了中国公众头脑中的科学家形象的特点,以及影响这种印象的重要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流行文化中塑造的关于科学家"书呆子"式的刻板印象普遍存在于中国公众头脑中,其刻板化程度明显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对科学家的了解程度,电视、科幻小说等大众媒体,以及与科学家的接触机会等因素,都是影响公众这种刻板印象程度的重要因素。文章最后讨论了这些发现的政策含义,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