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3篇
科学研究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就是观察到的事物与别人相同 ,构想出的事物与别人不同。根据认识论的原理 ,人们经常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 ,能产生不同的认识。创新就意味着观察客观事物要有新视角 ,要敢于打破常规 ,而不能受旧的特定的认知框架的束缚。一、“肯定视角”创新和“否定视角”创新1 .“肯定视角”创新“肯定视角”就是思考某种具体事物的时候 ,首先设定它是正确的、好的、有益的、有价值的 ,然后沿着这种视角 ,寻找它的优点和价值。历史上有不少的新发明 ,都是在犯了错误之后而“将错就错”的产物。在很久以前 ,德国某个造纸厂因为配方出错 ,造出的纸…  相似文献   
2.
3.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组有两篇精读课文:《寓言两则》和《会摇尾巴的狼》,两篇略读课文:《群鸟学艺》和《七色花》。教材修订后,课后题有了明显的变化。下面谈谈课后题变化的大致情况以及应该采取的教学策略。精读课文的课后题,通过整合、重组,题量有所减少,重点更为突出。主要变化有以下四点。一、规避烦琐分析,落实感悟体验如《会摇尾巴的狼》第2题:“从课文中找出狼对老山羊说的话,读一读,想一想狼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而修订前的题目是:“默读课文,仿照例子,从课文中找出狼对老山羊说的话,先提出问题,再思…  相似文献   
4.
单元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以秋天为专题,共由四篇课文组成。《古诗两首》《风筝》《秋天的雨》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相似文献   
5.
第一轮复习是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梳理和复习的阶段,复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考的成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做好语文的第一轮复习,寻求科学高  相似文献   
6.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3课《丰碑》。(板书课题,读课题)师: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课文,通过预习,你读懂了哪些内容?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生:我知道了这篇课文讲的是在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板书:“军需处长”)生:红军队伍的任务很艰巨,行军条件很恶劣。生:我补充,课文写了将军开始为军需处长生气、发火,可是知道军需处长被冻死以后,对军需处长表示了深深的敬意。(板书:“将军”)生:我知道了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师:同学们课前预习得很好。请再说说你有哪些不明白…  相似文献   
7.
本组教材主要以美丽的秋天为线索,编排了导语、识字、四篇课文和一个学习园地。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可以确定如下教学目标:①感受秋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奇妙,认识山河的秀丽;②认识生字62个,会写42个,培养识字能力;③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或段落);④积累好词佳句;⑤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发展语文素养。为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提出以下教学建议供老师们参考。一、落实自主识字,培养识字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教材编排也告…  相似文献   
8.
对于三个正整数a、b、c(a<bMc),若满足a2+b2=c2,即以a、b、c为边长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则a、b、c就是一组勾股数(或称勾股弦数)。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构成直角三角形,常需通过判断句股数来进行,其常用的判断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平方和法。若 a、b、c比较简单,可分别求出 a2+b2和C2,看是否相等。 例1.判断以12、5、13为边长能否构成直角三角形。 解;以12、5、13为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 二、平方差法。若b、C较大,可用平方差公式求出C2-b2,比较结果与a2是否相等…  相似文献   
9.
平面直角坐标系为图形与数字的沟通搭建了一个平台,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基础.在解决与平面直角坐标系有关的问题中,我们要对知识进行准确定位,避免落入陷阱,误入歧途.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