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在以人为本发展观中探究发展与人之间的关系时,首先要明确的是,人在发展观中的定位问题。因为人不仅仅是发展所关照的目的,人首先应是发展之源,人对于发展观念来说具有本体论的意义。人对自我的体认以价值观的形式,引导着发展之形成,影响着发展之变迁。  相似文献   
2.
同一的主客体思想使《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八篇内容各异的论文,形散而神不散,它是《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线索概念,是理解《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的较好切入点。卢卡奇试图与马克思在价值取向上保持一致,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立场来审视黑格尔哲学。  相似文献   
3.
马斯洛自己也在主动探讨他的自我实现人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问题。自我实现人作为管理学中的积极人性假设而被应用也有其合理性。它能够促进组织发展和个人意义诉求的实现。当然,在经济组织中来应用它,会使人的价值追求处在最大的紧张关系之中。  相似文献   
4.
阿多诺放弃了卢卡奇那种积极入世态度的"革命"浪漫主义哲学,从同一性哲学转向了"非同一性"哲学,而剖析其批判指向我们不难发现,他的哲学仍是一种反对革命总体性主体后的个体性主体的浪漫主义,其实质只不过从"彼"浪漫主义转向"此"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