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德昂族要脱贫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实现小康.面临的基本困难:贫困问题十分严重.呈现出民族整体综合性贫困;自然环境恶劣,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水平低;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德昂族脱贫的根本障碍:观念落后,“被动性”突出;教育十分落后,劳动力综合素质低。对此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加强德昂族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加大德昂族人力资本投资,促进德昂族人力资源开发;创新反贫困基本模式;创新反贫困组织制度。  相似文献   
2.
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探微杨东萱教师的素质决定学生的素质,教师的面貌,决定学校的面貌,青年教师的现状,决定学校的未来。因此,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一、正确定位,明确师资队伍建设思路只有正确给学校定位,才能客观地对学校师资队...  相似文献   
3.
对边境民族地区扶贫开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例,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分析边境民族地区贫困的表现形式,阐述与构建边境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相协调的扶贫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4.
科学把握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是我们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民族地区扶贫过程同样也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过程。文章以少数民族地区扶贫政策为例,阐述公共政策的制定要考虑其普遍性与特殊性。  相似文献   
5.
电大开展远程教育面临着四方面的矛盾,开放性秘封闭性的矛盾,进步性与观念滞后性的矛盾,技术进步与资金不足的矛盾,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的矛盾。对此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保证人才培养规格,深入进行教学改革,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建立与电大远程教育开放性相适应的管理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状况是困扰中国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为突出的问题。进一步采取对口援助等更为有力的长效机制,对于迅速缓解和逐步消除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状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边境民族地区扶贫开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文章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例,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分析边境民族地区贫困的表现形式,阐述与构建边境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相协调的扶贫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8.
外援是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反贫困的必要条件,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长,特别是对人口较少民族,外援可以起到显著的作用。如果从较长的时间来观察,即使外援在短期内缓解贫穷,也不能够帮助少数民族贫困人口跳出贫穷陷阱,因为外援极易导致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反贫困的依赖性,只有外援与自立的融合才是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反贫困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亚当·斯密的市场经济理论。斯密认为,人的利己心是其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基本动力,在“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可以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满足“经济人”的最好途径就是经济自由,而政府发挥“守夜人”的作用。斯密的市场经济理论对我们建立市场经济体系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