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从日常备课与讲课中常遇到的问题入手,从自己的实践中感受到备课重在“悟”而非“写”,讲课要有“聚”有“散”。备课时,只有把课文透悟,才能把课讲好;反之,教案写得再好,没有教育者的灵魂,也不能把课讲好。讲课时,不必过多拘泥于形式,而应突出重点,培养学生的思路,起到似“散”实“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把教学主体变为学生,把知识获取、能力培养的优先权、主动权交与学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联想.教师教学时的再创造实是学生心灵想象的再创造过程,教师只是一种引导,引导学生去想象、探究,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只仅仅是点拔一下,留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去再创造.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语文审美教育感知美、认识美、发现和创造美三个方面入手,初步探讨了中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最大限度展示出语文教学的美育性。本文认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表现为形象性、情感性和愉悦性。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本文认为一要关注自然社会,做美的发现者;二要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即提高识别美丑的能力;三要诱发审美的情感,学会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教学的真谛体现在“思想学生的思想,体验学生的体验,并据此提供可能的帮助”.没有对学生真正理解的教学不是真正的教学.教师对学生的倾听是理解学生的有效前提.课堂上,教师的倾听是高效课堂的基石.追寻倾听的教育意蕴,探讨教师的倾听方法,让课堂教学因为倾听而生机盎然理应成为教学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着力关注和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教学的真谛体现在"思想学生的思想,体验学生的体验,并据此提供可能的帮助"。没有对学生真正理解的教学不是真正的教学。教师对学生的倾听是理解学生的有效前提。课堂上,教师的倾听是高效课堂的基石。追寻倾听的教育意蕴,探讨教师的倾听方法,让课堂教学因为倾听而生机盎然理应成为教学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着力关注和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