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沈德潜和纪昀在学批评史上一直被相提并论,二人的诗学有一致处,也有差异。相同处主要体现在对经世致用的看重,对诗教的维护,对温柔敦厚的要求;差异主要表现在道观的不同和诗学研究重心以及具体看法的不同。他们诗学的特点和他们身份的不同定位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2.
对于鲁迅先生提出的“三国气”和“水浒气”,王学泰先生认为是“游民气”,本文从人物的社会定位入手,认为《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是英雄,《水浒传》人物是豪侠,二者有相同之处,但是不可一概而论。所谓的“三国气”和“水浒气”.实质上是“英雄气”和“豪侠气”。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媒体的发展势不可挡,现代媒体作为教育传播的媒介在现代生活中的份量越来越重,少年儿童也正在通过大众媒介  相似文献   
4.
纪昀批判蒲松龄《聊斋志异》“燕昵之词、蝶狎之态,细微曲折,摹绘如生”,认为这些细节描写没有根据,他自己在创作中则通过强调故事得之于耳目,利用“鬼狐”超人能力等来展现心理等隐秘内容,从而化虚为实,有意写实。这些连同反对凭空虚构、人为制造偶然性等,共同构成了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在叙事上比较突出的特点。这种变化体现了清代笔记小说更为保守和符合正统观念的一种发展和变革。  相似文献   
5.
杨子彦 《知识窗》2023,(3):120-122
文章基于李松林教授的深度教学操作框架,以“三角形的面积”为例,立足于学科教材、学生学情,通过目标内容化、内容问题化、问题活动化、活动序列化四个转化过程开展教学设计,以实现数学教学设计的深度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