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2篇
  2007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五年制六册13课《二虎子》讲的是抗日根据地的儿童二虎子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区干部老王脱险的故事。全文直到最后,主要人物——二虎子才出场,以不到四分之一的篇幅写二虎子怎么认回老王,但是一个栩栩如生,爱憎分明的儿童形象却突现在读者面前。当然,这是运用反衬艺术手法,通过写大人无计可施,大反衬小;写鬼子凶恶狡猾,敌反衬我;写二妞认人经过,真反衬假;写气氛愈益紧张,景反衬人,从而多层次地烘托出二虎子机智勇敢的光辉形象。但是,这样分析仅仅是从作者运用何种表现形式着眼,未免失之于肤浅,似乎本文前面四分之三多的篇幅与主人公二虎子都没有直接的思想内容上的联系,也就是说没有深入到问题的底蕴。读后还难免要产生一系列疑问:二虎子为什么能主动承担起掩护老王的责任?在那样紧张危险的情况下,为什么敢于“不慌不忙”地认回老王的?这就有必要把全文看作是以主人公——二虎子为中心的一个系统来考察分析。课文一开始,写听到鬼子包围村子的消息,二虎子妈便“急坏了”,为什么?是“怕老王被敌人抓  相似文献   
2.
六年制第十册22课《可爱的草塘》是一篇富有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伴(?)着作者的叙述展示出五幅画面,反映了北大荒美丽而又富侥的景象。全文清新活泼,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特别是五幅画面,依次一一而出,却毫无板滞沉闷之感。这除了五幅画面内容各有侧重、各具特色外,与画面的转换讲究艺术,曲折多变,摇曳多姿,也不无关系。一、顺势推进第一幅画面展示夏天草塘的景色。重点描绘“浪花”。初看,见其动态美;细瞧,见其色彩美。然后,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赞叹“这草塘寞美啊”来收结具体形象的描绘,点出其“美”的个性特征。而这一声赞叹,触动了作为北大荒人  相似文献   
3.
新收入六年制小语第五册24课的《喜鹊》一文,介绍了喜鹊的外观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特点,说明喜鹊是人类的好邻居,选材切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但是,该文在语言表达上较为粗疏,有不少地方值得商榷和推敲。本文开头第一句“鹊,又叫喜鹊”,就存在两个问题:①从知识内容看,鹊是一个大概念,喜鹊仅是鹊类中人们常见的一种,其他还包括灰喜鹃、红嘴蓝鹊等,可见鹊不等于喜鹊;②题目既然是“喜鹊”,那在文中就应以此名为主,其他的一些“又  相似文献   
4.
无意注意是指一种没有自觉目的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地产生的注意,经常是在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产生的。一般低年级学生内抑制发展较差,自制力不强,应多依靠无意注意来进行教学。下面试就浙江省特级教师程玲教《小小的船》一课时,如何巧妙地运用无意注意规律进行识字教学,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5.
杨家兰 《内江科技》2007,28(7):176-176
本文针对新时期教育教学工作的新特点,通过对教师师德基本标准的探讨,提出了新时期教师师德应该从内在要求和外在体现等方面来进行完善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杨家兰 《内江科技》2007,28(4):151-151
本文结合长期从事中专语文教学教改的实践,从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责任感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习惯等几个方面对中专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