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科学研究   4篇
  2019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研究根据常规可获取的能源消费、工业GDP、民用汽车保有量和人口数据等统计资料,考虑工业、交通、建筑和人体新陈代谢四类热源对于人为热的贡献,估算2010年中国339个地级市的人为热排放总量为1.13×10~(20)J/a。通过设置阈值(DN≥8)获得减小了夜灯像元溢出效应影响的遥感夜间灯光数据(DMSP/OLS),综合处理后的遥感夜间灯光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之间的互补性构建人居指数,有效减少夜灯的过饱和现象。人居指数反应的人居状况空间分布范围,即为人为热排放的主要区域。分别在中国四大地貌分区内利用各地级市人为热排放总量与其行政区范围内人居指数累计值之间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建立回归方程,从而构建具有普适性的大尺度人为热排放量空间化模型,获得了1 km分辨率下中国2010年城市人为热通量的空间分布图。结果显示中国地级市人为热主要排放区域范围内平均人为热排放通量为5.19 W/m~2。中国人为热释放呈类似于人口与经济活动的典型地域分布特征,东西部人为热排放热通量差异较大,东部为人为热排放密集区,西部为稀疏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等经济较为发达、人口众多的区域人为热排放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与之前的研究相比,人居指数更适用于构建空间异质性、分布更为精细的人为热栅格数据,从而为大尺度区域城市气候环境的数值模拟研究提供高分辨率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气候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气候变化将对我国的农业气候资源产生重要影响,评估其潜在影响可为制定未来农业区域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基于区域气候模式PRECIS在IPCC SRES A2和B2情景下21世纪末期(2071年-2100年)的气候预估数据,利用农业生态地带模型AEZ(Argo-ecological Zones)模拟气候...  相似文献   
3.
杨续超  周象贤  刘浩军  张斌 《科技通报》2019,35(2):155-160,165
电力线路通道周围的气温环境数据是线路架设的重要工程参数。本文基于TAPM动力模式和气温综合分析法结合,生成浙江省电力线路通道周边气温环境数据并开展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基于综合分析法对动力模式结果进一步降尺度得到的气温较动力模式直接模拟准确性提高明显,偏差基本呈正态分布,偏差分布在-4℃至4℃之间,80%的站点偏差在±2℃内。气温计算误差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但在高海拔区域的平均误差仍然能保持在1.1℃以内,取得了较好的降尺度效应。模式动力降尺度受驱动资料强迫较强,对数据在时间上的降尺度能力有限。综合分析法对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均给出了切合实际的结果,并给出了更为合理的日循环变化。  相似文献   
4.
苏锡常地区1995年至2005年城市用地扩展的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较详尽的统计资料,利用SPSS软件,对苏锡常地区1995年~2005年城市用地变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近11年来,该地区的城市用地总面积年均增长45.55km2,增长率为12.83%,呈现出高度线性递增;受人口增长和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县级城市(吴江市、张家港市、江阴市、溧阳市和昆山市)的人均城市用地面积增长率远高于地级城市市区的人均城市用地面积增长率;②二元变量相关分析表明,城市用地扩展与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职工年平均工资和房地产投资完成额皆成高度正相关关系;但通过偏相关分析发现,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才是影响该地区城市用地扩展的主要因素,二者不但自身对城市用地的扩展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且它们通过刺激固定资产投资、职工年平均工资和房地产投资完成额的增加对城市用地的扩展起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