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诗文结构,讲究起承转合,教学亦如此。   1998年 3月,我在武汉听了北京市特级教师刘德武上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感悟颇多。这节课的导入部分十分精彩。在看似随意的闲聊中,话题向既定方向渐进,起承转合,水到渠成。   1.起   因为是借班上课,刘老师开始就介绍自己。   师:我是人。   生:我也是人。   师:我是大人。   生:我是小人。   师:我是好人。   生:我是坏人 (马上发现上当,立刻改口 )。   生:我也是好人。   师:咱们都是好人。“人”字这一撇代表你们,这一捺代表我。我是关心你的老师,…  相似文献   
2.
杨迎冬 《班主任》2012,(11):20-22
正《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十分感人的印度电影,它讲述了一个有阅读障碍的小男孩伊桑在美术老师尼库巴的鼓励和帮助下,展现绘画天赋,重拾自信,走向成功的故事。伊桑左右半脑失调,"大脑单侧化优势"的他在读写方面远逊于常人,但在艺术方面却拥有惊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全班学生是一个整体,有着既定的整齐步调,对于像伊桑这样思维还停留在画图阶段的学生,教师很难照顾到他的特殊情况。于是,在众人眼中,  相似文献   
3.
线索明晰 一二句突出了扁舟夜泊的气氛,日暮时烟气笼罩下的小洲,颇能引起愁思,以景衬情,一股“新愁”便油然而生,戴上愁思的变色镜,作者所观察的自然景物便涂上了一层主观色彩。本诗的线索是自然之景——主观之情  相似文献   
4.
有位同学曾给我讲过一个他亲身经历的教育故事:在师范学校上学时,他的物理作业做得一塌糊涂,那位慈祥和蔼的女老师没有批评他,只是用红笔把他所有的错处全部改正,连标点都一一订正。老师的字迹工工整整,想必就是示范。他说:我当时脸就红了,从此以后再也不敢了——不敢不好好写。多么可贵“的脸红”!脸红,就是自我教育的结果。在意想不到的宽容中自省,在自己与老师的对比(年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中发现巨大的差距,如电光一闪,心灵受到震撼而突然醒悟。反差越大,给人的刺激就越深。在反差中,学生直面态度境界之高低,油然而生自责愧疚之意…  相似文献   
5.
“同样的一节课,为什么那些专家们能上得精彩纷呈,而我们却做不到呢?”这是许多一线教师的困惑。但是,封面上这位年轻漂亮的杨迎冬老师却做到了。她以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及时捕捉课堂中的生成瞬间,自如地驾驭着课堂。她精湛的教学功底,赢得了大家的赞誉。她的课没有绚丽的装饰,没有刻意的渲染,却能引领孩子们的思维。是什么让她有如此魅力呢?读过她的文章,相信您能从中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6.
问题背景在一次单元考试中,有这样一道附加题:小朋友摆学具,按△○□△○□△○□……规律摆下去,第99个应该是什么图形?考试前,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清楚地意识到这道题超出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我是不是该点拨一下或者把数字改小一点以降低难度?但转念一想,现在的学生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平时在课堂中思维活跃,常有奇思妙想,就用这道题,看看他们会有什么“招”。学生策略学生是聪慧的,他们用各种各样“的战术”攻克了难题。第一计“:苦肉计”有两名学生使用此计,只是两人的策略稍有不同。生1:我是这样做的:答:第99个是正方形。生…  相似文献   
7.
错觉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视错觉、听错觉、空间定位错觉。错觉常导致人们错误地认识事物,使人产生不正确的感受、判断。但是,审美错觉又有着十分特殊、奇妙的作用,有些古诗中的审美对象正是依靠审美错觉才产生了特殊的审美意义。爱因斯坦说:“对于个人,存在着一种我的时  相似文献   
8.
在作家那里,记忆是有形的,比如往事如烟。记忆还是有颜色的,作家刘心武就把记忆分为三种。  相似文献   
9.
盲点本是一个医学术语。在我们的眼底上有一个黄斑,这一点上是不成像的。所以这个黄斑就叫盲点。由于我们已经习惯了,日常生活中感觉不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年龄,经验的局限或者惯性思维的影响,对概念的认知往往表现出孤立,肤浅的特征,这就是思维盲点。  相似文献   
10.
云南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与应用是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和防治的社会公益性项目,其成果为129个县的独立调查评价报告和全省综合研究报告,调查和研究工作摸清了云南省129个县(市、区)的地质灾害现状和危害,建立了云南省第一个直接服务于地质灾害管理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工作系统性和完整性国内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