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汉画像中有许多表现道教升仙长生思想的图像,而神蹻也是常伴升仙者左右的神性物.神蹻是道教思想直接影响的结果,是汉人不迂执于现实长生成仙的体现,传达出汉人对得道之"道"的理解和认识;神蹻也是汉人忧患意识的焦点性栽体、得道主体观的象征和其社会性孤独感的变相表现和避难所.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面对宫刑,以其人本贵生、直接立功不成追求立德、立言以立功的人生观,将本能麻木的、清醒理智的、自主理性的妥协与执着和谐辩证地演绎于一身,凸显出两面性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3.
手机短信文学是在后现代语境下,伴随着手机短信功能的日益加强而诞生的,以手机为媒介的文学新样式.传达出后现代的多重文化特征:异化性、开放性、平民性、游戏性、快餐性、潜意识性,从而使短信文学呈现出复杂多元性.  相似文献   
4.
汉画像中有许多表现道教升仙长生思想的图像,而神踽也是常伴升仙者左右的神性物。神踽是道教思想直接影响的结果,是汉人不迂执于现实长生成仙的体现,传达出汉人对得道之“道”的理解和认识;神蹯也是汉人忧患意识的焦点性载体、得道主体现的象征和其社会性孤独感的变相表现和避难所。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面对宫刑,以其人本贵生、直接立功不成追求立德、立言以立功的人生观,将本能麻木的、清醒理智的、自主理性的妥协与执着和谐辩证地演绎于一身,凸显出两面性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6.
对短信文学界定的现状及存的在问题进行梳理,并对界定原则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短信文学是在多元语境下诞生的,以手机为主媒介,文学性和个性化特征并具的文学新样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化的一元性、整体性特质,使得文学艺术和医学虽异途发展但又相互融合;艺术的医学中和性,医术的人文艺术性,奠定了艺医有通的基础;而艺医兼备的圣人模式促进了艺医二者互通之处的不断进行和发展,贵生、致身的哲学理念和士人重身、致身的操作实践又使之得到了强化;治国救世成为二者防治疗救功能隐喻性延伸于社会、国家层面的交集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