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3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我国传统生态哲学思想和现代生态伦理追求具有内在一致性。挖掘和梳理我国传统哲学中的生态伦理思想,这对当代生态科学的理论升华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丰富我国的生态文明内涵以及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人格,一个人格丧尽的民族注定要被历史所淘汰。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不断塑造理想人格、培养理想人格的文化。从先秦时起,不同学派的主要思想家便对理想人格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构想、提出并宣扬各自的理想人格模式以及达到理想人格的途径,甚至有些文化精英还在一定程度上践履了自己建构的理想人格。其中,儒、道、法、佛四家所设计和倡导的"君子人格"、"隐士人格"、"英雄人格"及"随缘人格"构成了中华民族人格文化最主要的成分,长久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人生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滕艳娇 《今日科苑》2009,(18):162-162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特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中最根本的一条。它不但是中国哲学——儒家的基本概念,而且是一切其他的思想体系,如道家、佛家、法家、阴阳家等等的出发点和归宿。古代有识之士为什么要用自己毕生的精力"究天人之际"呢?笔者认为,他们的为学和人生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天人合一"的宏大理想或为了达到"天人合一"的至真、至善、至美境域。"天人合一"理论对于克服西方文化的种种弊端,消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异化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