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寄居蟹男孩     
<正>在去小Y家之前,我从未见过寄居蟹,甚至没有听过。一、初识:一个表现“独特”的孩子最初注意到小Y,是一年级开学的第一天。那时,为了彼此之间尽快熟悉,每个孩子都会在卡纸上写自己的名字,用画笔装饰好后进行展示,而有一个孩子,却迟迟不肯上来展示。于是趁下课时间,我悄悄走到他的身旁去询问原因,竟被他手中的卡纸所震惊:没有一丁点儿图画的修饰,只有一个工工整整、漂漂亮亮的名字——小Y,  相似文献   
2.
科学知识经济学运用经济学分析科学规则对科学认识的影响和规则的涌现或演化。它运用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主义、奥地利经济学派等工具,以科学家自利动机为逻辑出发点,采用假说-演绎的模型分析,综合方法论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被视为对科学认识的逻辑进路和社会进路的调和。其经济进路将社会过程透明化,令认识要素得以明确表述,但面临是否必然具有规范性、反身性、经济学理论资源可靠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的市场类比可分为均衡和演化两种模式。均衡模式认为科学家在理论、经验事实等方面的选择行为展现出均衡状态。但均衡模式无法解释科学演化现象,以及个体行为和共同体结果间的联系机制。演化模式认为科学是创造知识的不可预测过程,其“看不见的手”的解释分为进化论和制度论两种旨趣。但演化模式遇到科学和市场的不同运行方式、社会功能问题。这些模式体现了市场类比的模型化及其明确性、可扩展性和开放性、多样化和混杂性、现实可能性这些理论特征,但它依然面临着科学知识和市场信息的异质性、理想化、规范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以扬弃异化的物质生产劳动为基础,以实现人的本质力量为目的,以自由时间中的科学艺术活动为典范的马克思劳动自由内涵,人工智能或可挑战异化劳动的扬弃、人的主体性与自由时间。文章试图从唯物史观维度,将人工智能问题置于历代工业革命发展的视域中,着重阐述人工智能挑战劳动自由的新特征,即替代劳动的广泛性、机器资本化加剧与自我剥削严重,从这些特征中可发现,人工智能挑战劳动自由的根源是资本逻辑的局限性。因此,基于公有制的社会主义成为消除人工智能挑战的制度性路径;共产主义成为消除智能时代人的自我异化和私有制问题的整体性路径;国家、社会和个人等多元主体基于以人为本形成的理念成为协同消除人工智能挑战的现实性路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