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元林作品     
正~~  相似文献   
2.
谢清高口述的《海录》,存在杨炳南、吴兰修两个笔受本争议。吴兰修与杨炳南曾在希古堂文社等有所交往。嘉道之交李兆洛为广东巡抚康绍镛私塾教师,与两广总督阮元交往甚密,在道光元年(1821)九月至十月,依据吴兰修本改定编修《海国纪闻》,在家乡常州一带流布。常州人张■英、王采苹姑侄曾阅览,汪文台《红毛番英吉利考略》、范循骇《鸦片见闻录》亦加以引用。道光十七年俞正燮入湖广总督林则徐幕僚,两年后编成《校补〈海国纪闻〉》。由于李兆洛、俞正燮曾分别为封疆大吏康绍镛、林则徐私塾教师与幕僚,故后二者分别对《海国纪闻》《校补〈海国纪闻〉》编撰与流布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浅议巴蜀文化的地域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史学观点普遍认为巴蜀应属同一文化,没有区别。事实上,巴蜀文化渊源不同,实质内涵各异。“巴有将,蜀有相”,巴人“少文学”,勇猛善战,“质直”“敦厚”,喜《巴渝舞》,唱《竹枝歌》,形成独特的“巴渝文化”,这与人才济济,文化发达的蜀地不可同日而语。经过长期相互融合,两地文化渐趋一同,仅在边远山区保留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近代,巴文化迅速崛起,大有超过蜀文化的趋势。历史上两地文化的差异,应是今日设置重庆直辖市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一课有这样一道练习题,题目如下。 本题的学习,如果仅仅停留在让学生列出算式: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10000÷(2×3.14×3×10)=53(个)。则无法让学生深入体会如何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5.
历代各朝多重视黄河下游河道变迁,极少注意黄河中游。中游黄渭洛汇流区河道多游荡变化。隋唐五代时期黄渭洛三河“春以泮冻,秋以涸冻”,涨溢频繁,间有摆动侵蚀。时三河河道虽有迁徙,但并非现今的混乱不堪,形成今日的局面应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先秦两汉时期地质灾害种类多样,发生频繁。先秦发生地质灾害35次,西汉发生地质灾害59次,东汉发生地质灾害120次。这些灾害在年际分布上具有频发期与稀少期相间的周期性;在年内分布上存在着季节的不平衡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区域的差异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有其自身复杂的规律性,并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长久性、复杂性、破坏性的严重影响,这使得统治者对其极为重视并积极实施救灾、减灾、防灾政策加以应对。探寻先秦两汉时期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总结历朝政府应对灾害的功过得失,对当今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古都文化是前代、国内、域外文化相互融通而形成的,它有物质、精神、制度三个层次的内容,人们常常误解其是国内外文化的大杂烩,是地方文化的代表,是浅层面物质文化的内容。避免这些认识的误区,发挥古都文化在现代旅游中的主导作用,突出古都文化特色,正确处理古都旅游与文物保护之间的关系,谨防重塑人造景观,避免低层次重复等破坏古都文化的行为,在古都旅游中,真正发挥古都文化这一永恒不变而又绚丽多彩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千百年来哺育了勤劳勇敢的人民,孕育了历史悠久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黄河的波涛汹涌已成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当然,这条母亲河历史上并不是一直惠及人民,她也多次泛滥成灾,给沿岸广大地区造成了巨大灾难。黄河的泛滥  相似文献   
9.
10.
asinx+bcosx=(a~2+b~2)~(1/2)sin(x+φ)这个重要的等式,在结构上左边是两函数的和,右边只是一个函数,即是一个函数表示两个函数的和。本文就是根据这些结构特点。结合|sin(x+φ)|≤1的性质列举出诸方面的应用。例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