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科学研究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1.
解析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能力的内涵与要素,梳理出协同创新能力的测量指标。通过德尔菲法、隶属度分析、相关分析和信度效度检验对指标进行甄别筛选,构建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级指标权重。选取化学领域的2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协同创新能力评价的实证对象,对其协同创新能力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王婉娟  危怀安 《科研管理》2018,39(1):143-152
甄别并测量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内部创新网络的特征变量,对112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展开了问卷调查,构建了内部创新网络对协同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模型,经探索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检验证实了内部创新网络的四个特征变量对协同创新能力有独立的显著正向作用,各特征变量的重要性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共同愿景、内部要素参与度、内部非正式关系和内部要素协同度,进而理清了内部创新网络对协同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3.
对两家典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探索性案例研究,探寻协同创新能力随着创新网络的演化而提升的过程。研究发现,不论创新网络的演化遵循"多极化-渗透式"路径,还是"点线面-辐射式"路径,都能有效汇集分散且多样化的创新资源,反映了协同创新的本质需求;随着实验室创新网络规模的扩大、网络关系的增强,协同创新能力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在参考创新网络相关成熟量表的基础上,甄别了网络关系强度、关系久度、关系满意度、网络规模、网络开放性和网络异质性6个创新网络的特征变量,设计了量表以测量各特征变量对协同创新能力的作用方向和作用大小。对11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了问卷调查,对创新网络作用于协同创新能力的影响模型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检验,厘清了创新网络对协同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5.
运用隶属度分析法与秩和检验法对回收的371份体制性影响因素问卷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主要体制性影响因素中,依托单位的具体管理、主管部门的行政管理、对外交流与合作、科技部的宏观管理、国内创新环境对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演化的影响程度依次递增;对具体的影响因素依据隶属度进行了筛选和排序,探讨了这些因素影响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演化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