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科学研究   3篇
信息传播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尽管隐性采访在学界备受争议,但作为采访手段中较为特殊的一种,已被我国新闻实务界广泛运用。本文从隐性采访的含义、存在的必要性、现状以及前景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总想把事情干好”,这其实是个普通人的最普通的念头儿。的确,甭管干什么事情,谁会想把它干糟呢?可是北京市顺义县李桥中学的卢家玉校长,就是为了这么点心思,大半辈子都过不消停。熟悉他的人都说他自个儿找的。虽然这话里有话,不过这倒是真的。  相似文献   
3.
2003年全国各地的语文中考题和往年相比,在现代文阅读考查方面,有一些新的探索,但也有一些明显的不足,坦率地讲,有些不足完全可以避免。一、陈旧题目多今年的现代文阅读考查中出现了一批近几年中考、高考模拟试卷题目,这些“老题目”选文具有可读性,训练题设计精到,已经成为阅读训练的“例题”,师生耳熟能详,并且在网上广为传播。这些陈题旧题出现在今年的中考试卷中,在题型和考查内容上并没有多少创新(实际上,由于选文相同的限制,想出新并不容易)。这些陈旧的题目在中考中应该避免。下面举几个例子。1.天津卷的最后一道阅读题:“阅读《春风…  相似文献   
4.
"办学要有特色,教学要有特点,学生要有特长"这三者之间有极大的相关性.教学特点是办学特色在教学上的具体化,也是学生具有特长的重要保证.特色学校的教师决不是一般化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应该有自己的"拿手好戏"、"保留节目",教学应成为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一"教学要有特点"指教师在教学上要有独特之处,无论教风、教材内容处理、教学手段、技巧等方面都"独树一帜",且有与众不同的突出长处,其本质特征是教学有鲜明的独特  相似文献   
5.
本文详细介绍了“丫叉”法的含义:诗文中应承的次序与前边起呼的次序相反,也就是说应承次序与起呼次序是一种逆向关系,后呼者先应,先呼者后应。在此基础上把“丫叉”法分为两类:“丫叉”句法和“丫叉”章法。然后论证了“丫叉”法的使用要求和其与顶真修辞方法的区别,本文认为掌握了“丫叉”法有关知识,对中学语文作品教学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院学生有高职、五年制两个层次,由于学生人数比较多、生源情况复杂,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管理难度较大,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势在必行。此外,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也日渐受到社会关注,成为人们讨论较多的热点话题之一,在这种大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2010年4月20日<北京晚报>刊载<名家之后读名家之作>一文,汪曾祺之女汪明在该文中说."<葡萄月令>被公认是最能代表汪曾祺语体风格的散文佳作",且汪曾祺"自己对于<葡萄月令>的偏爱是不言而喻的","写完了这篇散文,他(指汪曾祺——笔者注)自己的得意之色已浮在脸上……".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中学语文教改在语文教育教学的“荒芜”中艰难而又自信的起步,在社会的不理解和责难中,几乎全靠实验者的勇气和智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那么,下面的路如何走?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设想。请教于大方之家。一、变“经验式的教改实验”为“理论指导下的教改实验”语文教改中的理论指导不足。张鸿苓认为近二十年语文包括语文教改实验在内的语文教育理论方面的成就是“作者多;范围宽;水平高。在下列理论问题的研究上较为深入:(1)关于语文教学性质、目的理论的研究;(2)关于正确处理语文教育内部诸多因素的关系的理论;(3)关于语文教学与外部环…  相似文献   
9.
对诗歌的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赏析本来是高考语文的考查内容,但这一内容已全面出现在2004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江苏省13市语文中考试卷中有7市出现了这一内容。下面谈谈在中考中诗歌鉴赏的考查内容和答题方法。一、考查内容[例1]对下列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相似文献   
10.
王守明 《考试》2014,(9):55-58
<正>咏史怀古诗歌的重要性可以用学者陈向春先生在《中国古典诗歌主题研究》一书中的一句话来概括: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咏史怀古诗歌的主要内容,宋末元初诗评家方回在《瀛奎律髓》一书巾的概括言简意赅: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