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独特的地理和人文环境造就了东北文学的"悲情"风格,少年成长小说也是如此.东北少年成长小说的悲情风格直接影响并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母题表现:苦难、死亡和残缺.苦难、死亡和残缺是东北人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最常遇到的三个敌人,它们锻造出了东北人的性格.三个母题与少年人的成长牵缠在一起,对其成长起到了或推动或阻碍的作用,成就了另一番文学之美.  相似文献   
2.
第十二届华表奖有6部儿童电影分别获得各种奖项,创历史新高.这6部电影从现实、历史等不同时代背景;城市、农村等不同生活环境;真人、动画等不同创作方式展现了儿童的种种成长故事.其中多部电影在票房成绩和接受传播上名利双收.中国儿童电影的创作相比上个世纪少了浮躁和潦草,多了深沉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正在向儿童电影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3.
针对车载通信系统中多个无线通信设备同时工作导致的电磁干扰问题,论文通过分析发射机的基本频率、谐波频率和接收机受损频带之间的关系,提出一种优选工作频率的算法。实例测试与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保证系统的整体通信性能,并有效提升高负载频谱系统的电磁兼容指标。  相似文献   
4.
成长小说是描写少年在13至18周岁这一阶段肉体和精神两个方面所经历的成长故事的小说类型。黑塞的成长小说中充溢着很多中国影像,对此进行扫描可以发现中国的老庄之道对黑塞的影响及黑塞的中国文化情结。而黑塞创作的成长小说在得到中国文化滋养的同时,又反哺了中国的成长小说创作,尤其是立极的《龙金》,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很多黑塞《德米安》的影子。  相似文献   
5.
立极的少年小说具有阴柔与阳刚并济的审美艺术风格,动静结合、粗犷与细腻相融合是其审美艺术风格的具体表现;立极小说运用现代“文明”疗治少年人的心理“疯癫”,具有促进少年对自我生存状态的自觉,对认知范式的丰富和更新,对情感体验的关注和优化等审美文化功能,对少年内在文化环境的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凭借《大地》三部曲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与此同时,中国作家叶紫也因《丰收》确立了其在“中国乡土小说”界的地位。两位作家尽管有着巨大的差异,但他们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农民生存、土地价值等方面却有着一致的精神观照。他们作品中的“土地”意象蕴涵着“死亡与再生”的原型主题,这一主题是在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中通过文学作品流传至今的。这对于文学发展的整体性研究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7.
儿童文学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实践意义:引导儿童成为社会健全人、启蒙儿童心智和培养儿童天性、提升儿童自身价值和道德素质。目前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的主体就是儿童文学,且当下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教学能力严重缺失或低下。高等师范院校通过多种教改措施优化儿童文学类课程设置,对中小学语文师资预备力量的培养和中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审美惊奇论是在美学领域中新兴的理论,把它用于实践文本分析是一种新的尝试,也能给人们带来全新的审美感受。在《站在高高楼顶上》和《回望沙原》两篇小说中,读者对作品中的人、事、情、景的"片断的、零碎的"的感受,被一下子"接通为一个整体"了,让读者在作品中"发现"了惊奇。  相似文献   
9.
将巴赫金的理论移植入金波童话新作《乌丢丢的奇遇》,向人们展示这部童话的魅力,不仅抑制了外在的权威话语,并独创了这种既诗又童话的开放文体,即诗性童话。通过运用复调理论的解读,发现作家不仅在作品中表现了多种平等意识的多声部复调对话,而且还塑造了一个复调的人,在童话中真正复归人性。  相似文献   
10.
《称心如意秤》是刘东的一部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其文本具有模糊性特征:童话幻想的基本特征仍在,特别是超人体、拟人体童话形象的塑造更加凸显童话特质;现实逻辑和科学因素的运用又使该作倾向于小说的表现形态;文中既有对童心童趣的观照,又有警示成人的哲理话语。总之,刘东创作了一部长幼皆宜的文学作品,创造了一个表面无序实则浑融的精彩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