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明同学问:《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中自然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小说的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方面。社会环境是为了交代背景,自然环境是为了表  相似文献   
2.
当代日本大学课程改革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0世纪90年代,因社会的压力及课程体系内部发展的需要,日本大学开始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教养部的撤销与改组,“四年一贯”课程体系的建立,一般课程的综合化发展,新型课程的设置,强调高等教育的信息化与国际化以及授课方式和课程评价方式的改变等,都成为新时期日本大学课程改革的内容与趋势。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课程改革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校课程改革大致经历了恢复与调整、积极探索与尝试、高潮与深化发展三个阶段,从对高校课程理论的摸索到理论的初建至系统深入的研究,从高校课程改革实践的调整、系统优化至逐步完善,我国高校课程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1世纪初叶,在总结历史的基础上。我们的改革仍需不断向前发展。加强课程理论的本土建设以及与课程实践的有效融合、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完善教学内容等都是高校课程改革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王银芬 《黄冈师专学报》1998,18(7):145-146,170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学校的其它工作主要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展开并为这个中心服务的.因此,记录教学工作的教学档案就必然是整个学校档案工作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如何使教学档案的管理规范化、科学化.进一步服务于教学工作,更好地为推动我校上新台阶发挥作用.是十分值得我校全体专兼职档案工作者深入探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与继续教育”是澳大利亚进行职业教育的主体力量,承担澳高职教育、成人教育和移民教育的任务,在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历经百年,澳建设起来了经验成熟的“技术与继续教育”课程模式。本文探讨了该模式的课程开发、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类别、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特点、课程经费管理和课程评估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发挥地方高校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教育。地方高校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新的历史时期,地方高校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提供人才、智力和技术支持,同时也为自己的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7.
王银芬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10):105-106
教育电子政务是国家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今后一段时期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是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拓展服务功能的重要手段和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阐述了教育电子政务建设的原则、内容,分析了教育电子政务建设现状,提出了教育电子政务建设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校课程改革大致经历了恢复与调整、积极探索与尝试、高潮与深化发展三个阶段,从对高校课程理论的摸索到理论的初建至系统深入的研究,从高校课程改革实践的调整、系统优化至逐步完善,我国高校课程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1世纪初叶,在总结历史的基础上,我们的改革仍需不断向前发展.加强课程理论的本土建设以及与课程实践的有效融合、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完善教学内容等都是高校课程改革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当代德国大学课程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两德的统一以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多样化和国际化,德国大学以课程改革为核心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从缩短学生学习年限到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学位制度,以及对专业设置改革和学生学业评价的改革产生的联动效应。同时,在课程实施方面,德国大学注重文理工学科的相互渗透、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加强“产学研”交流。这些都从不同侧面体现了当代德国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基础化、职业化与综合化。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后半叶以来,国际高校面对知识经济(智能经济)的竞争以及信息网络时代的国际化社会对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挑战,为了继续推动高等学校的发展,实行了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的改革。在这一课程改革过程中。逐渐出现了课程的基础化、课程的现代化、课程的国际化、课程的综合化、课程的选修化等明显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