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2.
克服工业文明时代因资本逻辑及其异化劳动所带来的生态危机,确立人类生态文明建设中劳动教育的生态价值取向,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意义.劳动教育的生态价值取向应当顺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秉持生态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原则,凸显人—自然—社会共生共享的生态共同体的价值理念,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理想.劳动教育生态价值取向将"生态人"培养作为其教育目的 ,为通向人的真正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现实性的目标图景.  相似文献   
3.
尼采的历史教育观与其历史观是融为一体的,他强调历史与历史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人的自由精神与创造性,实现人类生命力量不断地整体性攀升,以此服务生活和推动历史运动。历史学家与历史教育家都应该是人生哲学家。要充分把握“纪念的、怀古的、批判的”三种历史形式在历史教育中的积极意义,看到“非历史感”对于创造文化辉煌的教育价值,并警惕“过量的历史”及其教育对个性与文化创造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新建本科院校本科教育的发轫,标志着学校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迎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然而,如何建设,如何发展,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其中,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和建设,作为高校的一项基础性建设工程,将直接决定了学校“升本”后的发展内涵、发展水平、竞争力和影响力,成为摆在新建本科院校面前的一项首要而紧迫的艰巨任务。本文试就新建本科院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原则性作一简略分析。一、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新建本科院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就其必要性来说,一方面,与全国所有高校一样,面临着共同的发展挑战,这成为其调整学科专业结…  相似文献   
5.
尼采的道德教育观与其道德观是融合一体的,是尼采在对基督教道德教化和理性主义道德教化的批判性考察中确立的,其道德教育观坚持以肯定生命的自然性、整体性和超越性为出发点,以"权力意志"为道德教育价值生成评价的哲学根据,以"成为你自己"为道德教育目的,认为道德教育家应该是人生哲学家。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人致力于自身发展的一种实践活动,“教育是什么”这一教育学研究的最基本问题可以进一步还原为“人是什么”的人学问题。从教育思想历史演进的脉络可以看出,人学视域中“人是什么”的历史性理解是“教育是什么”内涵确认的思想根基,也就是说,不同的人学思想决定了教育思想的分别。本文试从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教育思想家的人性观出发来进一步审视教育本质认识的人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价值关系因素质教育实施得以保持和强化。教育活动主体素质教育观的牢固树立是二者价值关系保持和强化作用实现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8.
地方性高校办学定位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办学定位的内涵、依据和特点的理论分析为基础,针对地方性高校办学定位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地方性高校在办学类型、办学职能、办学层次、办学特色、办学规模和服务面向六个方面作出全面、准确、合理定位的思想和实践主张。  相似文献   
9.
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当代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实施实践教学创新是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应然意义,是当代人类发展的创新主题以及我国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与民族复兴伟业的应然要求。实践教学的"创新教育价值"的有效生成体现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需要创新教育思想的有效指导,以人为本,创造和谐的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制度环境、课程环境和校园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0.
美育视角中的革命文化教育,在价值指向上强调引导学生在艰苦革命生活与美好现实生活的比较感悟中传承红色文化精神,培养献身革命的道德崇高感,激发对于党和国家深沉纯粹的爱,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实现自身生命创造力的丰盈,于润物细无声中构建“中国味道”的革命文化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