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科学研究   3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1.
我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进展、问题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提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公园体制在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地位。为了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公园体制方案,2015年起,我国陆续在10个试点区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文章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试点区取得的进展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显示,我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保护地整合、国家公园立法、日常管理制度、集体土地的用途管制和社区发展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但由于试点承担着综合配套改革重任,同时受现行法律法规、管理体制、人才和科技支撑能力等制约,各试点区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跨行政区管理机制、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特许经营和协议保护制度等方面体制试点进展滞后。未来国家公园体制构建,一方面要进一步推动试点方案中未完成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破解各方面制约;另一方面,为了建立健全体制机制,需启动相关配套改革,包括推动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和制度创新,开展自然保护地和国家公园立法,构建国家公园全民共建共享、多元共治、品牌增值和科学决策机制与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国家公园是多要素、多功能和多维度的综合体,很难沿袭传统的行政管控模式,需要探索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建立合理高效的科学决策与咨询机制是提升治理成效的重要桥梁。我国在国家公园科学决策与咨询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由于权责界定模糊、部门化管理路径依赖、决策与咨询之间信息上通下达不够通畅、决策咨询程序规范和制度约束不足等原因,国家公园决策机制与成效仍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借鉴了美国和法国在政府集权管理和多元共治等不同治理体系下的国家公园决策咨询机制运行经验,分析了我国确立国家公园决策咨询机构权责边界的关键要素。根据潜在生态环境影响程度、潜在社会影响程度和决策实施的现实约束,文章提出了国家公园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定等26项决策内容需赋予科学团体深度支撑决策甚至“一票否决”的权利,而中央与地方权责边界确立等19项决策内容需启动多方论证机制。文章还就决策咨询的学科统筹、联动协调、制度规范等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已形成类型多样、功能较齐全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在保护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我国保护地基本上实行的是"抢救式保护"策略,注重保护地数量和面积的扩张,忽视管理质量和能力的提升。保护地的建设与管理,已跟不上新时代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对推动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改革提出了迫切需求。本研究在分析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面临的缺乏顶层设计、法律体系不健全、多方参与不足、资金短缺、土地权属不清、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管理能力薄弱等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和立法安排,完善保护地产权制度,建立保护地治理体系,实现多元共治,拓展保护地空间治理范围,促进保护地与周边区域协调发展,建立保护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