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4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中思想品德课概念、观点和原理抽象思辨、理论性较强,而初中学生年龄较小、社会阅历浅、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在学习和掌握时有一定难度,思  相似文献   
2.
利用历史来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梁任公曾说:“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历史教学要充分发挥以古鉴今的作用,对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3.
关于土地改革的叙事文本,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解放区历史代言式的正统叙事,人性立场上的质疑性书写、后现代式的解构文本。由于所处文化语境和政治背景的差异,它们在创作观念、艺术形式上呈现出不同的创作风貌。同时,其情节结构和叙事立场已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互文性。就文学与现实的关系而言,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真实的生活,很难分清哪一个是纯粹的客观真实。在比较分析土改事件在文学史中的多元叙述之后,我们发现了历史的模糊面目逐渐清晰起来。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黄炎培日记》及其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体分析后,主要摘取华文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第5卷日记中部分具有代表性诗歌,试图对此诗歌进行重点解析,从文学角度探讨教育家黄炎培的伟大人格与大职业教育思想,并总结梳理出黄炎培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以期为新时期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关于土改叙事文学可按照产生时代的不同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四十年代土改的经典叙事、五六十年代的政治化演绎、八十年代之后的个人书写。有关土改叙事的研究也经历了研究视野由狭隘到开放、研究成果由单一到丰富的漫长曲折道路。目前的土改文学研究在不同声音的碰撞与对话中逐渐趋于深化,不过依然存在一些不足,缺乏整体性的突破。突破既有框架,开拓研究视野,回归历史现场,建构一种严谨的学理范式,会给当下的研究带来新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戏曲、小说改编是《水浒传》的一种特殊的接受方式,现代作家借助于对林冲形象的改编,是在“借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着眼点各不相同。无论是在冷漠的现实中传达人性的温暖,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张扬民族的血性,还是在革命年代挖掘人物的阶级性,强调尖锐的阶级矛盾,这种阐释的复杂性可以看出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作家在社会思想、现实政治、文化意义建构等层面上所做的深切思考与多元探索。  相似文献   
7.
阜阳市三中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举办了历史故事的讲演活动,先后为本校各班,地、市教育系统思想教育工作会议,地、市中学历史教师讲演了十几场,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发展学生的个性,要想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就必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必须“张扬”个性化差异,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堂提问要分清层次,讲究艺术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个性提升。  相似文献   
9.
和谐作为中华民族的集体潜意识隐藏在人们的灵魂深处,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和核心理念,而且在现代社会中也具有崭新的内涵,为人们的文化心理、行为方式以及价值选择、精神指向提供了参照与指导。京派作家沈从文的作品中处处跳跃着和谐旋律的音符,奏响了一曲悠扬动听的田园牧歌。分析其作品中人物如何与自然、社会、周围的人和谐相处,如何保持心灵的自由和健康的人性,可以对当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所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10.
分析现代学徒制师徒关系的内涵、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建设措施,以某学院信息技术专业群为例,阐述了新型师徒模式的创新实践,为提高现代学徒制的长效性提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