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3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的先人留下的文献典籍浩如烟海。继承古代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是我们后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是,多数中青年阅读古书,都不免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即使那些具有一定古汉语功底的注译古书者,也经常在注译中出现一些错误。如老木先生批评的全译本《资治通鉴》中,将秦人不讲礼貌的表现“抱哺其子,与公并居”,译为“儿媳抱着怀中吃奶的婴儿,就与公爹姘居鬼混。”译者把“并居”理解为与“姘居”一个意思。由此可见,如不把古书中文字的字义彻底弄懂,一字之差,就会谬之千里,闹出鲁鱼帝虎的笑话,而且还将贻误他人。 为了帮助广大中青年读者阅读古书,河南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了由年逾90的古汉语专家于安澜先生撰写的,王力先生生前为之题名的《古书文字易解》一书,奉献给广大读者一把阅读古书的钥匙。  相似文献   
2.
大脑有个"体验模拟器"想象一下,假设你的生命只剩下最后1小时了,你会用这1小时做什么呢?你会不会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到最奢华的饭店大吃一顿呢?或者冲到上司面前细数你对他的种种不满,将这些年积压在心中的怨气全部发泄出来?或者拿着把刀将你的仇人大卸八块?你具体会做什么很难说,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人生的最后1小时里,多数人会做一些平时不敢做或不能做的事。与想象自己的生命戛然而止不同,当我们知道自己前面的路还很长的时候,我们会为将来做很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