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针对大学生正处在其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生理的成熟,并不标志其政治、思想、品德、心理上的成熟,同时高智商并不必然具有高品质和良好的法律意识.阐述在对大学生进行现代科学知识、技能和理论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2.
罗丽榕 《南平师专学报》2004,23(3):113-114,41
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能陶冶情操,使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而且有助于智力开发.身心和谐发展,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将美育渗透到高校教育的全过程,使美育贯穿于一切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3.
罗丽榕 《南平师专学报》2009,28(3):89-92,96
孝道是中华民族推崇并尊奉的重要道德伦理规范和做人的最基本原则。孝道在提高当代人的道德素质、维护社会的稳定、形成和谐的校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大学生孝道现状及特点的调查分析,发现孝道这种传统美德在当代大学生的身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失。究其原因有社会历史、社会现实、学校教育、家长、学生自身五个方面的因素。必须从优化社会环境;学校加强学生的孝道理念教育;家长重视并强化子女的孝道践行;强化大学生对父母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四个方面来加强孝道教育,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4.
要使“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努力探索、研究、实践灌输教育入情、入理、入耳、入心的更科学有效的方法;坚持灌输过程的实践性;教师要加强情感意识、高尚人格的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5.
高校德育要顺利开展,并增强有效性,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树立生态德育观.高校生态德育观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要充分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全方位改进德育工作;要充分体现"又快又好"发展思想的要求,增强高校德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教育的提出,反映了国人参与世界竞争与挑战的意识,体现了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的紧迫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要将"根雕式"教育方法与"雕塑式"教育方法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关注大学生诚信缺失行为及其危害性,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8.
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孝道思想的精华包括善事父母;立身报国;珍爱生命;推恩博爱;谏亲尊长;崇尚和谐等几方面。其糟粕包括移孝作忠;无后为大;父子相隐;厚葬久丧等内容。先秦儒家孝道思想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繁荣;提高当代中国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效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当代大学生对学习的厌学,对生活的颓废、迷惘、无聊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厌学、颓废、迷惘、无聊的背后隐藏的是他们对理想信念的迷失。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迷失与家庭教育的缺失有很大的关系。高校应该加强与家庭的联系,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信息反馈工作机制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浅谈孝伦理     
孝道是儒家文化和封建时代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它不仅是指个人对亲人的天然之情,而且与民族、国家相结合.孝观念的产生基于两个条件,即基于血缘而产生的"亲亲"关系;个体家庭经济的形式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家庭中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出现.源于真挚之情的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对传统孝道的不合理内容进行批判的同时,应充分肯定孝道中的积极、合理的因素,要肯定孝道对当代社会、民族、国家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