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学数学属于公共基础课程,随着学校的扩招,教师面对数百名甚至上千名学生,难以按照传统方式个别地、面对面地辅导学生,答疑解惑渐渐成了严重的教学难题.本文认为,大学需要依靠QQ、微信(We Chat)等网络即时通讯工具构建数学公共学习中心,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了解西汉城市发展特征,依据历史文献及前人研究成果,在系统复原西汉郡国发展之基础上,认为西汉郡级城市发展总量变化呈上升趋势,至武帝末年之后停滞;在空间上,西汉郡级城市的数量变化主要受东部王国地区和西部新拓展地区城市数量变化影响,中部汉郡区城市数量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3.
《汉书·地理志》载西汉末年侯国城市241个,然志中名目又不及此数。前辈学者对此多有研究,然终不能补足。通过对《汉书》诸表所栽侯国城市的分封、存废等时间排比,最终确认《汉志》所载侯国城市的时间断限为成帝绥和二年三月(公元前7年3月),并补足了241个侯国城市之数。  相似文献   
4.
先秦时期”徐州”有多种涵义,不仅为古九州之一,而且指示具体地点还有齐薛县和东平舒.从对(史记)中“徐州”三种涵义的阐释,说明在先秦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徐州”所指地域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关于西汉城市增长的普遍认识是由于侯国城市和因地域扩张而产生的,在分析齐地城市发展构成基础之上得出了不同结论,齐地城市发展与分布特征表现为:(1)齐地城市的发展以武帝末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呈缓慢增长趋势,后期则呈迅速增长趋势;不同于一般城市,齐地大城市的增长主要完成与武帝末年之前;(2)齐地城市的增长不全是侯国城市的增长,还有自然生长的城市;(3)齐地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不平衡性,表现为由区域核心临淄向周边郡国城市分布由密渐疏的圈层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都城不仅是帝国的政治权力中心,还是礼法制度的主要策源地。唐长安城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宏大的都城,城门管理制度严格而完备,由严密详尽的宫城门籍制度、禁止城市居民夜间活动的宵禁制度、完善的城门启闭及维修制度等共同构成的城门管理系统,不仅维护着都城的安全与稳定,还是维系都城社会空间、等级秩序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在高等学校线性代数的教学中,存在三种不同描述方式的互译和转化、繁杂的数学计算等一些困难,是数学教育里公认的不容易教和学的课程。在当下我国的线性代数教学中,这些问题表现更加突出。本文分析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富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反映到城市群的地域空间结构上,也充分体现了城市分布、排列、组合的地域空间差异和不平衡特征。西汉末年的城市空间分布特征不但受地理环境的制约,还受西汉实行的郡国并行及强干弱枝政策的影响,呈现出州际城市分布差异突出、郡国间分布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东密西疏、偏集中于中纬度地带等特征。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我一直从事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工作,同前,广大农村中学的初中英语教学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Go,for it!”教材,这套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胂念,其编写的内容也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如乘公共汽车上下学,在电影院看电影,通过电子邮件交笔友,等等.但这些话题,农村的中学生并没有亲身经历过,导致他们在学习时产生紧张、忧虑、  相似文献   
10.
现代经济学广泛地运用了高等数学的理论,具有联结抽象的数学理论和具体的现实生活的鲜明特点.高校教师在教授高等数学的过程中,可以有意地穿插运用一些经济学的内容和知识,将高度抽象的数学理论置于现实生活的应用情景当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