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2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考察了中国第一位诺贝尔科学奖的提名人与被提名人的情况。中国本土第一位诺贝尔科学奖提名人为国际著名生物化学家吴宪(1893-1959),他于1932年提名了约翰·诺斯罗普(John H Northrop)和詹姆士·萨姆纳(James B Sumner)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而最早获得诺贝尔科学奖提名的中国人乃中国检疫和防疫事业先驱,公共卫生学家、中华医学会首任会长伍连德(1879-1960)博士,他因在肺鼠疫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发现土拨鼠在鼠疫传播过程中的作用而被提名角逐193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公众科学”的概念逐渐受到学界关注并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但目前学界对于“公众科学”的内涵仍没有共识。为此本文追溯了实践进路和政治进路两种不同内涵的公众科学的源起、内容与影响,并对两种公众科学的形成背景、理论预设、政策影响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系统比较;同时阐述了已有研究对于融合两种公众科学进路的尝试。最后,文章提出公众科学是一种以公众为主体的新知识生产方式,并结合国内公众科学情况提出了几点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