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1994年中,我开始构思《独共南山守中国》,1995年9月该书出版。由《独共南山守中国》的构思到今天,前后经历5年,这期间我与中外学者就这本作了大量的交流。在中国大陆,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兰州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先后举办...  相似文献   
2.
面对高风险的21世纪,人类必须建构一种新的文化学说,以作为应对策略。这种新文化策略必须接受“大现实”的制约,有消弭危机的能力,必须是平衡策略,并以人及人生价值为立足点。以孔子学说为核心的大孔子学说,完全符合上述基本标准,是一种最稳健、最理性的文化策略。大孔子学说的理论架构包括两大部分:取材于孔子思想的单生主义、人本主义、中庸主义、关系主义、责任主义、经世主义,构成大孔子学说的核心部分;取材于其他文化体系的平衡的智性策略、制度及法治、灵修技术等,构成大孔子学说的外围部分  相似文献   
3.
跨科际研究与文化学的意义胡国亨本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学院里,出现了一个“跨科际”研究的口号。在许多西方学院,尤其是社会科学学院里,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跨科际”研究的重要性。他们发现,如果再不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那么,很多学科之间已经再也无法交流...  相似文献   
4.
独共南山守中国——戳破西方文化优越的神话胡国亨编者按:在二十世纪末的今天,人类前途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香港学者胡国亨先生提出“大孔子学说”,目的在于救治西方文化及其衍生的现代化的困局,为人类未来提供一个扎实及丰盛的文化资源基础。目前,“大孔子学说...  相似文献   
5.
文化问题是20世纪的一个全球性的重要话题,自进入90年代以来,面临现代化和市场经济的强大冲击,对文化问题的讨论在国内学术界又渐成热点。我们认为,对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的冲击、危机和困境作全方位的综合研究,实现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创造性发展;通过文化比较阐发传统文化对推进社会全面发展、对救治现代化所造成的弊病的意义,对于面向21世纪的中国学人来说,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历史性课题。为推动对这个值得中国学术界长期、深入讨论的重大学术和实践问题的研究,本刊在香港中国文化基金会的资助下,特辟设“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专栏,以推进对这一问题的全方位、多学科的深入探讨。我们殷切希望得到广大作者读者的支持,为这一专栏撰文赐稿。  相似文献   
6.
7.
人类即将迈入新的21世纪。新的21世纪,很可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根据对现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分析,我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中国现代化的蜜月期很快就将过去。我这样说并不是危言耸听。作为一名经济学家,我下面侧重从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处理这一论...  相似文献   
8.
在影响文化演化路向的诸多因素中, 语言文字起着主宰性的作用。文章通过对人类文化演化过程的历史考察, 阐明了语言文字的这种主宰作用。文章认为, 由于表意文字与象形文字的差别, 最终导致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迈向德智合一的社会:对五四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四在解决当时的客观环境问题 ,无论是救亡或启蒙方面 ,都有非凡的成绩。但是由于五四学人学思不足 ,既不能准确把握西方文化 ,又无法摆脱中国传统的思想方式 ,因此在本质上仍是传统文化的典型产物 ,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文章强调 ,中国的现代化应以迈向德智合一的社会为目标 ,以真正达到富强之路  相似文献   
10.
炼石补天维──“大孔子学说”的战略意义胡国亨编者按:自“五四”以降,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平等、法治、理性、进步等这些基础文化观念,已深入中国思想界,成为许多中国学人的指导思想,并深刻改变了国人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面对这种境况,在世纪之交,我们有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