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5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966年陈景润宣布证明了1+2,虽然1+2同1+1看来只有一步之遥,可是30年过去了,1+1似乎仍然可望而不可及。20多年来对于哥德巴赫猜想的狂热也逐渐归于沉寂,随着1995年数论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费尔马大定理的完全证明,人们对于解决数论难题的信心明显增强了。数学家开始认真寻找新的道路,显示出研究数论的新热潮再一次开始。这里介绍一下有关哥德巴赫猜想的最新记录和成果。  相似文献   
2.
胡复 《百科知识》2000,(7):9-10
世纪之交,数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依然显得神秘莫测,令人敬而远之。人们也许会说,不到50年历史的DNA,40年历史的激光,30年历史的CT,20年历史的微机,10年历史的互联网早已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而100年前的数学、200年前的数学、300年甚至400年前的数学却与我们毫不相干。从小学到中学,学数学可真花了不少力气,可是除了模模糊糊的“数学有用”的概念之外,我们对于当  相似文献   
3.
张奎良同志的文章:《存在概念及其认识论意义》(载《中国社会科学》1983年第一期),对“存在”概念作了一番研究,确有精到之处,读了颇受启发。但是,对其中某些论点,特别是该文的第四部分,说:“存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起点”。对此,我们有不同意见,今就这个问题谈淡我们的看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门科学,它和任何科学一样,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一个概念体  相似文献   
4.
5.
依据科学世界的“旅行”图式,有人概括出科学世界的三次革命进程,并预言未来的二十一世界必将属于生命的、生理的、心理学的世纪。如果从1879年冯特(Wilhelm Wundt 1832—1920)的现代心理学揭开了光辉的心理科学的一页算起,百余年来,全部心理学史始终遵循着一条规律:即沿着系统综合、纷然杂陈地由简入繁、由低到高、由表及里地不断揭示人类心理过程的奥妙,相继出现了构造主义、机能主义、精神分析、完形主义、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新精神分析、日内瓦学派、认识  相似文献   
6.
一.人际关系的心理潮流 卓越的理论先躯者—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曾说:“人在本质上是社会的动物。”因而人就必然以人际关系的方式而实现其生活的现实属性;也就必然以协调人际关系的程度而决定其社会角色的负荷蕴涵。 若要将人进行定位分析,纳入系统论的眼界,人是自然这个多层次等级结构中的配位分界系统。从起源看,人是一个生物有机体;从活动看,他是社会角色的承担者;就其有意识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我们现在生活在充满数字的世界里,未来世界将更加数字化的。随着信息化的加速,数字越来越不可或缺。就在十几、二十年前,一般老百姓常见的数字无非是粮食、蔬菜的价格以及领到的工资。可是现在,电话的普及使得小本上有一连串的电话号码,发信要写上邮政编码,银行、保险箱以及计算机的电子信函都有密码。数字似乎已经进入了你个人生活的各个  相似文献   
8.
从神经心理学的方位,立脚于神经生物学、分子神经生物学、神经生理学、认知神经科学、脑神经动力学等高跨度学科的边缘,提出“三位一体理论”,阐明构建中学教师科研推动型继续教育模式中,受教育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既具备充裕而宽厚的物质基础——大脑神经系统所提供的生理机制;又可以促进改善并提高其自身原有脑神经结构/功能的素质,而成为素质优秀并具有创新才能的教师,其辐射所及终将在更加理想的程度上,向其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出大批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9.
胡复 《百科知识》2007,(8X):28-29
今年5月,以色列总统把沃尔夫数学奖颁发给美国数学家斯梅尔和以色列数学家费尔斯坦伯格。这样,斯梅尔成为同时荣获菲尔兹奖和沃尔夫奖的第10位数学家。作为一位大数学家,斯梅尔的研究领域已不限于1966年获奖时的微分拓扑学和动力系统理论,他在许多领域继续做出突破,特别是数理经济学和计算理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