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甘肃省河西地区草场总面积约1.2亿亩,占河西土地总面积的30%,占全省草场总面积的1/2以上,是甘肃省草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河西地区草场主要分布在乌鞘岭以西的亚洲中部荒漠带上,草场类型较多,以山地草场为主。资料在查清河西地区草场类型和各类型草群组成的前提下,按草场产草量的高低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分级标准为表一所示。  相似文献   
2.
渝东南民族地区旅游业加速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外交通条件的改善,渝东南民族地区旅游业加速发展的时机渐趋成熟。在对区域旅游发展现状及条件进行客观分析基础上,就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定位进行探讨,进而指出旅游业加速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形象导向的旅游地开发模式代表着当今区域旅游开发的重要趋势,本文以若尔盖湿地为例,从运用该模式的必要性与适宜性、旅游地形象定位、整合开发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农业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农业生产总量的增加。技术进步是指生产力发展中科学技术对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所产生的作用与贡献,技术进步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建国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在人口不断增加,耕地不断减少的情况下,粮食总产量、农业生产总值都翻了几番,各类农作物的平均亩产也稳步上升。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指出,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是使我国经济走向新的成长阶段的主要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成渝经济走廊的现状,以具有发展的腹地范围,协作性强的工业基础,水资源开发利用,交通运输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自贡与内江二市合并,增强成渝经济走廊中段实力。  相似文献   
6.
横断山的地缘环境及民族文化旅游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孝通提出的“藏彝走廊”,其位置大致相当于地貌上的横断山区,行政上包括西藏的昌都地区,四川的阿坝、甘孜、凉山3个民族自治州和攀技花市,以及云南滇西北的迪庆、怒江两自治州和丽江市。民族学和考古学研究成果已经证明,沿着这些通道确实有过古代民族的迁徙。论文从地名的起源对横断山脉、从地缘政治角度对民族走廊、从地缘经济观点对农牧交错带进行了初步分析,从一个新的视觉探讨藏彝走廊的地缘环境特征和区域旅游发展的问题。地缘政治学意义的藏彝走廊,既有通道的功能,又具屏障的作用:走廊中横断山脉间南北“纵贯”的河谷就是历史上民族迁徙的通道;而屏障有三:即地貌的屏障、生态的屏障和民族的屏障。这些条件就形成了走廊地区丰富的民族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呈南北走向的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带的特征,给本地区的开发带来值得关注的一系列问题。人们最爱走的路是前人踏出来的路,而“张林源线”就是一条沿古代的民族迁徙的旅游路线。  相似文献   
7.
8.
川南喀斯特地区是古僰人主要活动地,以悬棺葬为代表的僰人文化与喀斯特的自然环境又有联系。对这一消失了的文明进行探索,将丰富该地区旅游资源的内涵,同时也为该地区旅游的发展提出了保护文化多样性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乞今为止仍有争议,缺乏一个普遍接受的定义。但人和环境总是地理学家所关注的对象。人和环境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所以甚至有人主张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生态系统(Ecosystem),如西德的地理学家 W、沃尔克(Woehlke)就持这种观  相似文献   
10.
川南喀斯特地区是古人主要活动地,以悬棺葬为代表的人文化与喀斯特的自然环境又有联系。对这一消失了的文明进行探索,将丰富该地区旅游资源的内涵,同时也为该地区旅游的发展提出了保护文化多样性的课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