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走向哲学思维开拓解读视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课堂回放 <落日>教学实录 师:首先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按照你们的听课经验,想象徐老师会怎样讲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兴趣引导,调动学习积极性1、充分利用教科书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以及学生旺盛的求知  相似文献   
4.
学生生活的“河床”是浅浅的,窄窄的,视野所及,极其有限,学校和家庭是主要的活动区域,直面社会,直面自然的机会,如同山区的孩子进城一样,少得可怜。可这也不是学生无话可写的借口,归有光的散文,史铁生的散文,不都是家长里短的小事吗?我们的学生生活在网络时代,写作的“源头活水”就来了。网络是我们的学生坐在家里了解这个世界的窗口,这是储量丰富的写作素材库。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初,阅读学者就指出“阅读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交际活动”,“阅读是吸收也是倾吐”,阅读是“人类文化不断创新的过程”,“读者在阅读中成长,人类文明在阅读中前进”。20世纪末,阅读学者更加明确地指出:“阅读活动是读者和作者之间通过文本所进行的一场跨时空的对话,这是世代传承的无声对话,是思想撞击出火花的伟大的对话。”在语文教学中,一个学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上阅读课,但事实上,解决的问题是否是学生在阅读中本身存在的问题呢?是否阅读课真正姓“阅读”了呢?新课标的颁布和阅读教学的实际状况迫使我们不得不追问: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4期刊载虞哗如老师的《(赤壁赋)教学实录》,她说:“《赤壁赋》是古典散文名篇,前人称其‘以江山风月作骨’。‘江月’,描写之主景,抒情之触媒,议论之载体。把握住这些句子,也就把握住了背诵全赋之骨。”若能以“江月”为文本鉴赏的“北斗星”。绝没有迷失鉴赏方向的可能。审美的情怀无疑会得到更充分的满足,文本的境界也会在“赤壁之旅”中超越尘俗的羁绊,走向豁达的洞天,背诵全赋岂在话下?  相似文献   
7.
重点分析了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绿色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学生生活的"河床"是浅浅的,窄窄的,视野所及,极其有限,学校和家庭是主要的活动区域,直面社会,直面自然的机会,如同山区的孩子进城一样,少得可怜。可这也不是学生无话可写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文本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细节都是一个神秘的梦,需要破译的经典细节太多.热爱古典文学的学生,喜欢猎奇探秘的学生,都会对小说留下的“谜面”充满好奇,那些与主要人物命运相关的蛛丝马迹,都会吸引学生探究的目光.我抓住这强烈的好奇心,试图将其转变为经典阅读鉴赏的自觉.为此,我就以“林黛玉”这个敏感的“贾府新客”为聚焦视角,引导学生发现并尝试揭示贾府纷繁背后一些“秘密”,哪怕是很小的发现,也都是鉴赏的乐趣.高中生读《红楼梦》,往往会停留在情节故事层面,缺少深度剖析.我们引导学生读《红楼梦》不要把谜底过早地告诉学生,也不要把太多的结论告诉学生,而要引导学生从情节故事的经典细节出发,透析“蛛丝马迹”,抽丝剥茧,如神探柯南一般,小中见大,获取惊世骇俗的发现.  相似文献   
10.
语文作为一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母语学科,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作用。有效的问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更好的解读文本、品味语言、感悟作品的意蕴,从而获得语言积淀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问题导学"模式的特点,有效挖掘教材中蕴涵的"问题"因素,从而借助"问题"为语文教学注入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