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8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2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奥地利裔美籍经济学家熊比特(Joseph Schumpeter,1883—1950)的创新理论属于经济学范畴,它作为与德国思想家和经济学家马克思(Karl Marx,1818—1883)的理论和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思(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的理论相对立的理论,以新生产函数的产生解释资本主义经济的增长。但它的发展逐渐超越了其原始意义,由于发展到国家创新系统研究而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提出“五四”传统的灵魂是“科学”,科学精神是人性本质力量的真正体现,其固有的自由性和进步性是一切创新活动的灵魂。今天纪念“五四”运动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彰显科学精神,推进思想启蒙的深入发展,认识并处理好“国家富强”与“个人解放”的辨证关系。  相似文献   
3.
面对当代全球性的各种危机,学界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把危机的根源归罪于科学技术的过度发展,因而主张限制科学的发展速度。另一种观点则将之归结为道德理想的沦丧,因而强调加强伦理学建设。其实,既不是科学发展的过度,也不是人类道德水平的倒退,而是文化异化的历史表现。文章试图依据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结构,论证文化进化中的理性重建和当代理性重建的任务。以下四个基本观点将特别被强调:(1)人类生存在自然与文化的夹缝中,观念的重建是文化进化的基本机制:(2)人类文明进步总是基于文化的保持和改善,并且一直受到科学创造和道德理想两个源泉的滋养;(3)历史上人类生活在自然崇拜和自然恐惧的张力之中,而当今的人类生活在技术崇拜和技术恐惧的张力之中;(4)科学理性的提升需要引进价值观念,而伦理价值的完善需要引进规律观念。  相似文献   
4.
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科学探索者”系列的六本书,分别为《从细菌到植物》、《细胞与遗传》、《环境科学》、《天文学》、《化学反应》和《声与光》。按书中的介绍,全套共15本,除上述六本外,还有《动物》、《人体生理卫生》、《地球内部》、《地表的演变》、《地球上的水》、《天气与气候》、《物  相似文献   
5.
真与善的协调:爱因斯坦的榜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几乎每个人都在倾听科学技术前进的脚步声.然而却有两种极端的回应,一部分人欢呼,而另一部分人诅咒.有些欢呼者似乎把科学技术看作了"菩萨",而有些诅咒者又好象把科学技术视为"魔鬼".有些人担心科学会在一片欢呼声中失落,而有些人又为科学无限制的发展忧虑.对待科学的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根源于科学是否带给人类幸福问题上的分歧.因为有一种伦理学的"善"的概念是由幸福定义的,所以深入的理论讨论必然要追溯到真与善的关系.也就是说.科学与幸福的问题可以转换为科学理性与道德理想的关系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应看作文明的一种新形态,而不是既有文明的一个新增部分。生态文明是理性重建的共生文明,包括技术、制度和观念三个层面的设计,它们分别遵循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思维规律。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应看作文明的一种新形态,而不是既有文明的一个新增部分。生态文明是理性重建的共生文明,包括技术、制度和观念3个层面的设计,它们分别遵循自然规律、社会规律 和思维规律 。  相似文献   
8.
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是人类进步的双翼 ,二者的不平衡将使社会无法平稳行进。科学工作者应警惕对人文文化的霸权主义 ,宽容地理解科学文人对科学负面影响的批评。人文工作者则要警惕对科学文化愚昧无知的妄自尊大 ,去除狭隘的偏执态度。使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和谐发展 ,走向汇流与整合  相似文献   
9.
吉林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了一本周光召院士作序的新书——《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该书根据21世纪科学发展趋势,由118位科学家编撰了100个概念清晰却难以回答的科学问题,它们选自最基本的富有深远意义的门类和学科,如数学、物理学、天文学、认知科学,以及自然科学与哲学、经济学交叉的学科。该书的出版必将对我国科学研究产生指导和启迪作用。“提出问题”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科学和哲学的先辈们早有阐述。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费米说:“作为一个学生要会解答习题,而作为一个研究工作者则要会提出问题”;20世纪最伟…  相似文献   
10.
奥斯特瓦尔德(Friedrich Wilhelm Ostwald,1853-1932) 是德国著名的物理化学家。一八七五年毕业于捷尔普特(塔尔土)大学。一八八七--一九○六年任莱比锡大学教授。从一八九六年起为彼得堡科学院通讯院士。他由于研究催化作用及化学反应平衡,发明由氨制酸的科学贡献而获一九○九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他从一八八一年发现催化作用起就主张催化不能用原子论来说明,认为是能在质和量上的转换的结果。此后,他着意考察能的作用和意义。一八八七年奥斯特瓦尔德在莱比锡讲演首次公开提出唯能论,一八九二年在刊物上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